日前,我市召开农业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继续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一条主线,抓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增信基金,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推进农产品加工、植入利益联结四个支撑点,到2020年全市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400家以上,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0家以上,农户覆盖率80%以上。
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019年,我市将着力实施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产值倍增计划,以经营集约化、产业链条化、生产标准化、品牌知名化为方向,将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向上游发展高标准原料生产基地,向下游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转化增值能力。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产品主产区转移集中,支持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和主食加工园区,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县和专业村镇。全市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产值增加30亿元以上,达到380亿元。
创建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各县(市)区要按照产业链条一体化、经营主体一体化、利益联结一体化的思路,围绕本地特色主导产业,创建一批带动县域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联合体。抓好省、市、县三级联合体创建工作,新增省级示范联合体5家以上,新增市级联合体30家以上,分别达到15家、75家以上。
支持龙头企业为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资金垫付、技术指导、农资供应、市场信息传递等服务,支持联合体内核心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发展订单生产、保护价、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形式,妥善处理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成员之间、与普通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推动联合体形成紧密利益联结。
大力推进增信基金试点扩面
自2017年底我市开展增信基金试点以来,运行良好,已经为龙头企业提供贷款近1.6亿元。今年要大力推进增信基金试点扩面,进一步研究增信基金试点对策措施、优化工作方法、加快工作进度,切实发挥好增信基金贷款助推企业发展的作用。已参加增信基金试点的县(市)区要强化沟通、密切配合、提高工作效率;未参加增信基金试点的要积极筹划、加快工作进程,争取早日开展增信基金试点。要对企业加强监控,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好增信基金贷款政策,帮助企业完善各项制度规定,及时发现和纠正增信基金运行中问题苗头,全力维护好增信基金资金安全。要积极调动合作银行的积极性,主动配合,共同做好贷后管理,确保增信基金贷款用途不变。
创建知名品牌打造重点项目
要立足区域资源特色,重点实施“一县一品一牌”培育计划,突出资源优势、企业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特色产品优势,每个县(市)区都要培育1-2个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确定1个特色品牌农产品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统一进行总体包装、形象设计和品牌开发,厚植文化内涵,注册地理标志,打造农业领军区域公用品牌。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自主创新,鼓励龙头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名牌优质产品等,力争有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打入京津、叫响全国、走向世界。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要充分发挥我市粮食、果品、蔬菜、畜牧等特色主导产业资源优势,强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投资大、产品关联性强、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龙头。要积极谋划建设一批智能农业、高端设施农业、现代生物农业项目,打造农业前沿领军企业。
今年,有17项农业产业化项目被列为市重点项目,各项目实施县(市)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和开展机关效能革命的有关要求,实施县级领导“一对一”包联帮扶制度,合理安排投资计划,保证如期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