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我市投资11.5亿加快构建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从22日全市交通运输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完成投资10.48亿元。今年,我市还将重点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我市高质量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据悉,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处于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2019年将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今年我市的一项重点工作,将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以加快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和场站建设等方面重点项目的建设。
高速公路方面,做好石衡高速征地拆迁等地方协调工作,做好邯港高速设计审批、土地组卷等前期开工准备工作。
今年,我市将通过干线公路的建设和谋划,推进县城间的互联互通,计划开工建设3项和初步谋划6项工程。将开工建设国道G307线、国道G338安平段和国道G339冀州区段,年内计划投资6.5亿元;将谋划省道S236国道307至前磨头段、省道S236前磨头至北漳淮段、国道G106武邑绕城、省道S236安平深州界至G307线、省道S337沧衡界至阜城段、衡德路与G106交叉互通等工程,力争年底前完成前期工作,尽早开工建设。另外,我市还将推动省级下达的县域不通二级路省道S333(海兴—顺平)安平、饶阳段的前期工作。同时,我市还将安排4594万元对干线公路进行大中修。
农村公路方面,我市计划投资3.6亿元,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其中省民心工程新改建249公里。
场站建设方面,我市将建成职业技术学院公交枢纽站、公交西站枢纽站,计划年内完成投资9500万元。
今年,我市还将启动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衡水市推进“多规合一”工作方案》要求,交通运输专项规划必须纳入空间规划体系,方可实施。市县两级交通部门要提前谋划规划编制工作,详细研究公路、站场项目方案,合理确定用地边界、空间信息、建设项目等信息参数,并将规划成果纳入市县空间规划体系。我市将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加快推进京德高速前期工作与谋划中的雄衡高铁项目,形成我市与雄安新区双线互通的格局。
相关新闻
建成建管养机制,建立路长组织体系,完善农村客运网络……
我市“四好农村路”将越铺越宽阔
本报讯(记者 周春旺 通讯员 杨念)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今年市政府确定的二十件民生实事之一。那么,这件惠及全市农村群众的好事现在做到什么程度了?今年我市又打算怎么做?2月22日的全市交通运输暨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
我市始终把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去年,我市在“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运营等方面都做出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组织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我市的阜城县、冀州区、枣强县和故城县成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先后出台《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意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办法》等文件,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工作机制也基本建成,我市大力推行了农村公路“路长制”,全市11个县市区已全部正式出台了实施方案,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我市还加大对贫困县扶持力度,争取了国家、省级资金2.34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创下历史新高;另外,在做好农村公路运营方面,我市也做了很大努力,县城2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率达到36%,乡镇农村客运班线完成公交化改造率达到52%。
2019年,市交通运输局仍将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当好先行,今年底,全市将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300公里(省民心工程新改建249公里),总投资为3.6亿元,我市农村公路也将越铺越宽阔,功能也将越来越完善。
今年,我市会继续做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力争创建一个国家级示范县和一个省级示范县,各县市区也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均创建1-2个示范乡镇,掀起“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新高潮;我市将加快农村公路路网提升,改造“窄路基路面”,消除“油返砂”路面;还将全面推行路长制,实行路长管理信息登记和公开公示,我市将建立起覆盖县乡村的路长组织体系;我市还将继续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县城20公里范围内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行率、乡镇完成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率,两项数据将进一步提高;另外,我市也将完善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提升“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