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市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见闻
河间市果子洼乡戈庄村要干一件大事:把办红白事铺张浪费的旧习俗改掉!日前,戈庄村“两委”组织党员、村民代表经过多次商议后,形成了《移风易俗整改决策》,21名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在这张记录着戈庄移风易俗改革的纸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决策内容不到一页,却是全村人都要遵守的‘契约’。”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朱勇利说。这是戈庄村深化移风易俗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也拉开了全村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序幕。
记者在戈庄村这份移风易俗改革纸上看到,他们提出“丧事戴孝从简。除孝子儿女戴白洋布孝以外,其他戴孝者一律戴小白花与黑胳膊箍,由村委会统一购置循环使用,用完按原数交回,遗失照价补偿。取消吹鼓手,改为音响放哀乐。停放不超过三天,特殊情况除外,下午一点半以前必须起棺出殡。不摆酒席,闲散忙活人不管饭,有差事的忙活人吃大锅菜,不发整盒香烟,摆放散烟且价格在7元以下,白酒每瓶30元以下,禁止燃放烟花。杜绝斗姑爷、不摆鲜祭、晚上严禁赌博。其他均按原来风俗举办,如需改动另行添加……”
戈庄村共有305户、1100余人,以种养殖业为主,村民农闲便外出打工,挣得都是辛苦钱。虽然挣钱不易,但村民们过去在办红白喜事上花起钱来可都不含糊,而且大都一个比着一个来。“斗姑爷、买烟酒、摆大席、赌博、唱歌跳舞、耍狮子,一场白事被活生生办成‘喜事’。大伙知道花的都是冤枉钱,可周围人都这么办,如果自己简办了就会觉得很没面子,还会背上不孝的骂名。”村民代表朱继峰说。今年初,在果子洼乡党委政府指导下,戈庄村开始酝酿移风易俗白事改革。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隔三差五就碰一次头。几经商讨,戈庄村出台了这份关于白事的整改决策。
村民陆家办了决策实行后的第一桩白事。朱勇利在微信群里为逝者发讣告:“其一生勤俭,为人正直,忠厚传家。择日出殡,望各位父老乡亲届时参加。”村民看到此消息后自觉前去帮忙,主家没放烟花鞭炮,没请吹鼓手,没摆酒席和鲜祭,得到了村民积极响应和认同:“以前觉得不大操大办丢人,现在大操大办才丢人呢。”陆家的丧事出殡后,一个时常在白事上吹唢呐的村民踩碎了自己的唢呐,他觉得这个营生以后不会再挣钱了。“按下手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事准能成。”村委会委员马铁钢说,接下来,戈庄村还要继续完善红事改革,鼓励年轻人新事简办。
戈庄村只是河间市近来推行移风易俗改革的村庄之一。河间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立足于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建设,河间市委、市政府召开千人大会,出台《关于在全市城乡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婚事新办 丧事简办手册》,建立市、乡、村三级网络格局,成立农村红白事治理办公室,并且在办理宴席用烟、用酒和饭菜等方面制定了指导标准,由乡村在不突破指导标准的前提下,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的形式制定各自标准。在村红白理事会的直接参与管理下,帮助村民办理红白事。截至目前,河间市615个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中有威望、公道正派、热心服务群众的老党员等被选进理事会,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现已涌现出近20对零彩礼或低彩礼办婚礼的新婚夫妻。与此同时,河间市还在各乡镇村积极开展乡贤能人、好婆婆、好妯娌、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评比活动,充分利用文化广场、文化墙、道德讲堂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好人好事、道德模范,519个村建起乡风文明示范一条街,19个乡镇被评为县级文明乡镇,300个行政村被评为县级文明村。(记者刘杰 通讯员李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