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进井陉县秀林镇南张村 探寻200多年历史的面塑展
■祖孙俩一起捏面塑,其乐融融。
■面团在锅中蒸熟。
■栩栩如生的孔雀开屏。
■和面,是仇润林制作面塑的第一步。
■巧手捏成面塑作品,活灵活现,连花蕊的造型都十分逼真。
■井陉县秀林镇南张村,面塑艺人仇润林展示捏成的各种各样的面塑作品。据了解,井陉县秀林镇南张村面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具有强烈的农家特色,已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报记者 郄磊 摄
今日出镜
井陉县秀林镇南张村面塑艺人仇润林和她的面塑作品
采访动机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南张村面塑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文图 本报记者 郄磊
2月20日,井陉县秀林镇南张村,面塑艺人仇润林在家中和面、蒸面团,调和彩色原材料……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制作面塑的各种工具和原料。客厅后边的屋子里,摆放着仇润林捏成的各种各样的面塑作品,有12生肖、井陉拉花、孔雀开屏……摆放在盘中的面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个复杂的面塑,有时候需要制作好几天,从琢磨造型到色彩搭配,劳心劳力,不过看着面塑作品在自己手中制作出来,一下子觉得辛苦都值了。”仇润林笑着说。
准备工作完成后,仇润林坐在院子里的阳光下开始捏面塑,一块小小的面团,在她手里几经揉搓,忽然就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花儿,或是跃上枝头的活泼喜鹊。“喜鹊报春”就这样渐渐显现出来。仇润林的小孙女,坐在桌前,看着忙个不停的奶奶,也拿起一块面团,有模有样地捏成了一个圆圆的“山楂”。“前些年,村里只有老人做面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向老人学着捏。我这小孙女,也喜欢拿着面团捏着玩。”仇润林告诉记者。正月十八,村里有庙会,仇润林准备把面塑和同村面塑艺人的作品一起展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据了解,井陉县秀林镇南张村面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南张村面塑用料简单,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具有强烈的农家特色。南张村面塑已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