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这月买下月还” 超前消费让年轻人“穷忙”

0
分享至

“9日还3000元的‘蚂蚁花呗’,17日还2500元的‘自如房租’,30日还1500元的‘京东白条’。”在广州白领姚薇的日历上,每月有3个日子是用红笔圈出来的。

尽管一个月的固定债务达到7000元,但在刚刚过去的情人节,姚薇还是送给男友一台价值2000元的游戏机,“也是用信用卡透支的”。

对这个90后而言,“超前消费”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基本上都是这个月花光下个月的收入。”有时遇到不理解的目光,她还会主动解释自己的“消费观”,“开心最重要,现在借贷平台那么多,先买完再慢慢还吧。”

开心归开心,姚薇也为“超前消费”付出了代价——工作3年,不仅没有落下存款,反而欠下不少债。

伴随80后、90后成为消费市场主力,“这月买下月还”的消费方式已然不是一件新鲜事。前不久,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达到8.45万亿元。

这些期限通常不超过1年的信贷产品,主要用以购买日耗品、衣服、电子产品和支付房租,而使用人群主体无疑是热衷于“超前消费”的年轻群体。

长期研究消费文化的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晓程认为,在西方消费文化和国内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多重因素影响下,青年表现出超前消费、重视个人快感和体验等消费文化新特征,“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现在拥有”。

但对于过快增长的消费欲望、鱼目混珠的借贷产品、不合理的营销手段仍需给予更多关注,因为在“超前消费”这件事上,“需要做风控的不仅是借贷平台,还包括每一位消费者。”

花钱变成数字“加减法”

在收到支付宝2018年年度账单后,从事游戏行业的赵鑫着实被吓了一跳。过去一年里,他在支付宝中的消费达到8万元,领先96%的同龄人,在218次外卖的助攻下,饮食消费超过2万元位居榜首,交通出行、文教娱乐两项紧随其后,总数也超过了3万元……

“还不包括在其他平台上的消费和线下支出。”朋友圈里,赵鑫一边自嘲已经实现了“账单式小康”,明明穷到举步维艰,却在账单里活出月薪几万元的风采。另一边也清楚自己税后8000元的月收入,很难支撑当下“奢侈”的生活方式。

“至少90%是通过‘蚂蚁花呗’支付的。”和姚薇一样,赵鑫每月9日都要为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的“催缴单”埋单,“我这就是个工资中转站,常常是发完工资没焐热,就从我们老板的口袋跑到了另一个老板的口袋。”

从大二开始,赵鑫就开通了“花呗”业务。刚开始向商家展示付款码时,他还有点难为情,觉得这是“没钱的表现”。但现在,赵鑫早已对这种消费方式习以为常,花呗额度也从最初的3000元上升到1万元。

与此同时,赵鑫的消费观念也悄然转变,“原本买个稍微贵重些的东西,都要犹豫再三。可现在只要看对眼,甭管多少钱都会下单。”

私底下,赵鑫分析过自己“冲动消费”的原因。“大概是花呗的数额不像是真实的钱,更像是一串数字的起起落落。”他告诉记者,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虚幻的“富有”,助长了他的消费“欲望”,让他觉得多花1000元或少花1000元,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还不上钱时,会心疼由此产生的高额利息。

但赵鑫仍然将花呗作为支付首选,并开通了小额免密功能。在90后群体中,作出同样选择的人数超过1000万。根据支付宝2017年发布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在1.7亿的90后中,有超过4500万开通了蚂蚁花呗,并有接近四成的90后用户将花呗设为支付首选。

我的消费我做主?

借助花呗、借呗、白条等方式的超前消费只是当下诸多消费观念中的一种,但年轻人选择超前消费的理由却各不相同。

就职于北京一家媒体的李甜就认为“超前消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己向亲朋好友借钱的尴尬。

“刚参加工作,实习工资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但在北京的花销却很多,要租房、买生活用品,还有同事朋友间的人情往来。”摸着干瘪的钱包,李甜将“超前消费”定义为保障个人生活的“救命稻草”。

然而,随着岗位转正、工资上调,李甜主动调低了自己的信用额度。“一方面,担心自己忘记还款或不能及时还款,让小钱滚成大钱;另一方面,是想遏制自己花钱的欲望。”

与李甜的选择相反,浙江女孩张馨月屡次上调了自己的信用额度,“用贷款消费,将收入用于买定期、基金和黄金。”在读研的3年里,借助信用卡投资理财的方式,张馨月攒了6万元。

相比于李甜和张馨月在超前消费中的从容淡定,大多年轻人仍然对“这月买下月还”的消费方式,表现出过多的依赖性,甚至产生了“自救式消费”“账单式脱贫”的调侃。

大学生群体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艾瑞咨询公开发布的《2018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大学生日常可支配金额为每月1405元,其中非必要支出达593元,主要用于个人社交娱乐、零食饮料、鞋帽服饰以及护肤彩妆等;提前消费意识强,50.7%的大学生使用过分期产品。

还在读大三的张烁就时常为自己的“超前消费”行为感到懊悔。去年“双11”,她一夜之间花光了2个月的生活费。好不容易从“吃土”状态缓过来,又因为美妆博主的一句“这个颜色好好看呦”,一口气买下了几支口红。

就在年轻人为了好看的皮囊、有趣的灵魂不断刷新消费额度的同时,大家按时履约的能力却有所下滑。

在由支付宝和腾讯发布的两份数据中,或许能够窥得一二。2017年,支付宝发布《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指出,99%的90后能按时还款。但在今年1月,腾讯发布的《2018微信还款年度账单》中,只有61%的用户保持按时还款的习惯。

甜蜜背后暗流涌动

不具备还款能力就会带来一定风险。3年时间里,甘肃小伙王琪从一个雄心勃勃的创业青年变成了被超前消费“捆绑”的人,一度还因7张逾期信用卡想到自杀。

“每天一睁眼就有20多万元的债务。”王琪告诉记者,2013年,读大二的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办理了一张额度3000元的信用卡。从基本花销到投资生意,慢慢地,超前消费成为他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等到大学毕业,他已经拥有3张信用卡。

一开始,靠打时间差,信用卡成了王琪的理财工具,他也钻研出一些提高征信额度的小窍门,“每一张卡留20%保底,增加使用频次,刷一些虚拟的境外消费。”

但有些风险是未知的,2016年底,王琪创业失败。为了回本,他又陆续办了4张信用卡,通过套现,进行投资。

然而,王琪的自信并没有带来好运。信用卡资金链一度出现断裂,滞纳金、利息、超限费以及信用记录上的不良标记,让王琪的生活彻底“乱套”。最困难的时候,他一天打5份工,直到凌晨两三点都睡不着。

“信用卡借此还彼确实有机可乘,但大概只有10%的人会在这样的风险投资中获利。”一位从业3年的金融中介说,每个月,他会经手大约300单的贷款业务,其中70%的客户年龄在25岁至40岁之间。

而此时,为了满足年轻人迅速增长的消费欲望以及超前消费的火热市场,一些鱼目混珠的借贷产品开始出现在市面上,并借助各种各样的营销方式,渗透进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信用分550,可以借4万元,还30天免息。”某借贷平台的广告中,一名20岁左右的男孩挥舞手机向身边的朋友炫耀。“哇,我信用分600,能借10万元呢!”另外一个年轻女孩子看到自己的借款额度兴奋地跳了起来,并邀请同行的朋友一起试试。

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就在某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刷出8种不同借贷平台的广告,最多时,每8条视频里就有1条是借贷广告。如果在这些内容上稍作停留,系统会更积极地推荐类似内容。

通过观察,记者也留意到,这些广告有的甚至有多达1万的点赞量,但普遍存活期很短,往往几天的时间就会从平台上消失,转而被新的内容替代。但它们的宣传口号,全都大同小异,普遍声称只需身份证和手机号即可提交贷款申请,最高贷款20万元,有的还可提供最长30天免息,甚至1分钟就能完成申请,最快3分钟到账。

每一个“甜点”背后可能是欲望的深渊

既有超前消费的诸多诉求,又有保障超前消费的金融平台,还有一点即达的推广渠道。从表面看,当下社会似乎打造了一个拥有强劲动能的消费市场,而超前消费也为年轻人谋取了发展“红利”。

可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在我国由生产型社会到消费型社会的转变之中,年轻人的超前消费多少有些“畸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因其扩大流量、获取用户的需求,往往会进行强营销,高频率、高密度宣传。”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陈翠指出,根据目前阶段正在进行的网贷平台核查整顿,网贷平台的宣传至少不应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夸大或者片面宣传投资理财产品,或是引用不真实、不准确或未经核实的数据和资料,“最快到账”“低息”等字眼涉嫌违规。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教师、执业律师叶竹盛则将金融公司借助互联网平台高频推送借贷平台的行为,比作诱使年轻人沾染提前消费的“经济鸦片”。

他表示,根据“信息瀑布效应”同类信息轰炸的结果,会导致受众非理性地接受这个信息,作出非理性的决定。“法律并无明确禁止,但从社会责任上讲,片面鼓动没有偿债能力的年轻人借贷,是存在商业伦理问题的。”

但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晓程看来,超前消费本身只是一种消费形式,并非仅仅受到广告、公关、传媒的影响,反而和社会的物质层、制度层、观念层息息相关。“一些消费陷阱的出现,正是物质层没有合适的消费产品,制度层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而个人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做出能力以外的盲目追逐行为,再加上外部环境鼓吹‘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一切’的错误观念综合影响所致。”

他强调,青年群体正处于人生相对不稳定阶段,如果一些商家追逐挖掘“人性之欲”,通过心理学工具不断唤醒“人性之恶”,激发消费欲望,就会诱导公众形成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并最终导致一些青年人陷入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追逐,导致诸如“套路贷”问题出现,伤害个人信誉,造成家庭关系破裂,使个人的学业、成长受到影响。

至于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刘晓程认为,社会应该给青年群体创造更多消费升级的条件,并通过教育、告知的方式,讲清楚超前消费的类型、边界、以及过度消费可能产生的后果,让大家能够在满足生存、服务发展和合理享受之间找到个人消费体验上的一种理性平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一个恩惠背后,可能是欲望的深渊。”叶竹盛同样提醒年轻人注意,超前消费表面温情的背后,“一定是赤裸裸的资本逻辑,年轻人在消费时一定要学会控制风险,量入为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李隼揪出最大水货教练,王艺迪深有体会,刘国梁或找马琳谈话

李隼揪出最大水货教练,王艺迪深有体会,刘国梁或找马琳谈话

阿志侃体育
2023-05-28 18:45:52
80岁婆婆以死相逼,让我把爸妈的厂子给侄子,老公的话差点气死她

80岁婆婆以死相逼,让我把爸妈的厂子给侄子,老公的话差点气死她

醒醒说情感
2023-05-28 17:21:00
妹妹称李坤城晚景凄凉曾对外求救,指定给儿子的遗产被林靖恩抢光

妹妹称李坤城晚景凄凉曾对外求救,指定给儿子的遗产被林靖恩抢光

开开森森
2023-05-28 20:33:40
“你不配做主持人,滚出主持界!”

“你不配做主持人,滚出主持界!”

阿七说史
2023-05-26 18:43:23
嫪毐:成也巨屌,败也巨屌

嫪毐:成也巨屌,败也巨屌

斜杠历史
2023-05-19 00:00:02
突然公告,五家公司晚间发布签订重大合同、分红派息等重大利好!

突然公告,五家公司晚间发布签订重大合同、分红派息等重大利好!

金少财经
2023-05-28 16:31:45
突发!美国不装了,拜登宣布重磅决定!

突发!美国不装了,拜登宣布重磅决定!

大嘴说天下
2023-05-28 20:53:23
罗荣恒到东北报到,接待他的程世才态度傲慢,还问他是什么级别

罗荣恒到东北报到,接待他的程世才态度傲慢,还问他是什么级别

老覃讲历史
2023-05-28 17:39:23
中国人口危机背后的隐忧:生育成本全球最高,养育压力全球最大!

中国人口危机背后的隐忧:生育成本全球最高,养育压力全球最大!

路花经济分析
2023-05-28 18:28:31
我国最大的“乌龙事件”:耗资上亿建发电厂,却整出来一个牧场!

我国最大的“乌龙事件”:耗资上亿建发电厂,却整出来一个牧场!

牛锅小钒
2023-05-28 07:37:16
上海反腐给力!5月28日下午,上海市10人落马,严查节奏加快

上海反腐给力!5月28日下午,上海市10人落马,严查节奏加快

软饭硬吃的东哥
2023-05-28 17:23:04
谈崩了!人民币和股市暴跌,美债违约对我们影响比美国还大

谈崩了!人民币和股市暴跌,美债违约对我们影响比美国还大

牛遍满市
2023-05-28 08:11:13
林彪飞机失事22年后,一西方记者前往调查真相,他究竟发现了什么

林彪飞机失事22年后,一西方记者前往调查真相,他究竟发现了什么

李满
2023-05-27 21:44:31
400名飞行员投奔中国,并放狠话绝不回国,希望能得到我国绿卡

400名飞行员投奔中国,并放狠话绝不回国,希望能得到我国绿卡

环球喵Talk
2023-05-28 10:38:00
纽卡斯尔的崛起并不像你想的那样 但确实只有他们能挑战曼城

纽卡斯尔的崛起并不像你想的那样 但确实只有他们能挑战曼城

敖铭
2023-05-28 16:56:53
扎哈罗娃言论引发中美外交圈的千层浪

扎哈罗娃言论引发中美外交圈的千层浪

山水谈热点
2023-05-28 08:58:19
林心如“袒胸露乳”现身,疑似未穿内衣,霍建华啊你咋不管管?

林心如“袒胸露乳”现身,疑似未穿内衣,霍建华啊你咋不管管?

竹筒小时计
2023-05-28 09:28:52
这些“假牛奶”已被列入黑名单,有人却当宝喝!看看你家买了吗

这些“假牛奶”已被列入黑名单,有人却当宝喝!看看你家买了吗

荷兰豆爱健康
2023-05-21 17:49:57
突发!美国达成债务上限协议,参众两院将进入投票通道,麦卡锡最新发声

突发!美国达成债务上限协议,参众两院将进入投票通道,麦卡锡最新发声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5-28 09:54:20
刚刚,在广东汕头市外海海域上空,发现一架由日本飞往香港的飞机

刚刚,在广东汕头市外海海域上空,发现一架由日本飞往香港的飞机

没有感情的翻唱机
2023-05-29 01:19:04
2023-05-29 01:52:49

头条要闻

中超罚单已开11张 联赛主办方欲给俱乐部开会"降温"

头条要闻

中超罚单已开11张 联赛主办方欲给俱乐部开会"降温"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早就说了,他是凯尔特人最大的X因素

娱乐要闻

王菲小女儿17岁生日 李嫣留学国外近照

科技要闻

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商业航班首飞

汽车要闻

奔驰EQE SUV售48.6万起 标配四驱续航613km

态度原创

本地
游戏
健康
亲子
房产

本地新闻

看完外国版《西游记》,吴承恩气得要从棺材里蹦出来

《魔戒:咕噜》IGN 4分

做到8件事,血管老化慢一些

亲子要闻

“儿子快回来,妈妈再也不骂你了” 孩子找到了,却离开了人世

房产要闻

均价5万+/平!「能建·京玥兰园」加推2栋楼房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