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井陉县获悉,正月十九(2月23日)该县传承数百年的国家级非遗南张井老虎火将会再次“绽放”。
井陉县南张井村的作火技艺,相传为先祖于康熙初年在山西充哑三载偷学而得,世代相传的“偷老杆”习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烟火宗师。清朝后期至解放前,该村烟火一直是该县县城元宵花会的压轴戏,被视为“官火”。井陉县家喻户晓的歇后语“张家井叫闺女——看火”,足证其名气之大。其主要火种有:“起火”“锅子火”“宫花”“炮打满天星”“张飞蹬鼓”“七节火”“火烧战船”“伞火”“老虎火”“老杆火”等。而“老虎火”是其最具特色的代表火种。
“南张井老虎火”显示了明清烟花本色及传统工艺制作。因主要原料为柳灰、硝、硫磺,燃放时不等花火落地,燃烧点已过,故安全系数高。2008年6月,南张井老虎火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据介绍,因为种种原因,南张井老虎火曾中断了15年,这几年也很少燃放。今年正月十九,这项传承了数百年的“焰火盛宴”将会再次在南张井村“绽放”。据了解,此次焰火艺术节资金,该村村委会将会通过村民捐助和企业资助完成,对所有游客仍旧执行零费用“享受”明清民俗的原则。
特别提醒的是,“南张井老虎火”现场观看人数十分众多,市民们一定要服从工作人员安排,在指定位置观看,遵守现场秩序,同时不丢弃垃圾,保持现场环境整洁。
(燕赵都市报 记者任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