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尚菲都会和老公去商场吃牛肉火锅,因为可以享受到减免活动。“用优惠券消费100元可以抵用49.9元,两人点上几盘菜和肉,也就花费几十元。”尚菲说,自从有了各种优惠券后,她的消费风向就有了改变:哪里有券,就去哪里消费。
■ 无券不欢
电子优惠券成新宠
尚菲是一名普通上班族。不久前,朋友转给她一条微信,里面是某餐厅的优惠券二维码。朋友告诉尚菲,在这家餐厅就餐时,通过扫码就可以享受折扣。尚菲半信半疑地去了,没想到享受到了5折优惠。从此,尚菲就爱上了这种消费方式,成了“券券一族”。
在北京打工的薛倩也是个优惠券达人,她的手机里安装了各种与优惠券相关的应用。在薛倩的小账本上,更是实打实地记录了电子优惠券的好处:以1月份为例,她的月收入是7000元,房租2200元,服饰及吃饭会友等花掉2400元,其中使用电子优惠券抵消500元,吃穿实际支出是1900元。
当下,用电子优惠券消费成为人们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其适用范围涵括了餐饮、娱乐、购物、健身、旅游等方方面面。凭电子优惠券,消费者可以去商场免费领取试用品、到美容中心体验一次瘦身、到电影院看场电影……
记者了解到,目前消费者获取电子优惠券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登录专门提供电子优惠券的网站,把优惠券打印出来或直接下载到手机上,凭券在门店消费就能获得折扣;二是直接登录品牌商家的官方网站,通过打印网站上的电子优惠券获得实惠;还有一种则是把优惠券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上,消费者购物时可直接凭短信消费,简单方便,还节省了不少时间。
■ 瞅准商机
商家开拓新“钱”景
优惠券一方面给消费者提供了实惠,一方面也给商家提供了商机。不少商家开始打着“惠”生活的招牌,在一些网站开创新“钱景”。
在外卖软件平台,不仅有官方提供的页面红包让消费者随时点击领取,商家也备足了优惠措施吸引人们的关注。一些旅游在线平台也推出各式各样的出行优惠大礼包,如境外飞机航线红包、酒店住宿红包、景区优惠红包等。
在电商平台输入“优惠券”,网页上显示出近万条记录,其中快餐优惠券和住宿优惠券最受欢迎。以肯德基代金优惠券为例,信誉度较高的网店月销量达到18000多笔。
另外,一些提供优惠券下载的网站也层出不穷。如龙券网、天天易购网、券妈妈等,这类网站优惠券多为电商平台内部优惠券,是网站与各电商平台内的卖家合作,为卖家商品冲量而私密设置的内部优惠券,涉及淘宝、京东、天猫、拼多多、唯品会等诸多电商平台。这些优惠券在各电商平台首页或卖家店铺无法领取。消费者在龙券网等此类网站注册后,可以先在电商平台的店铺选好商品、复制标题,然后返回优惠券网站进行搜索,把检索出的页面进行复制后,再次返回电商平台店铺后,就会出现优惠券,便能以优惠价格购买商品。
“去年下半年网站的访问量和下载量与上半年相比增长了两倍左右,其中化妆品、餐饮、生活用品类优惠券最受欢迎。”天天易购网市场营销部经理谢征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白领群体和学生为注册用户的主体,“80后”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
商家推出电子优惠券,一方面使顾客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一方面也节约了自身的营销成本,已经成为一种高效的促销手段。这种电子优惠券,不但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更能迎合年轻人的需要,吸引他们的关注。
■ 有“惠”也有“坑”
申请需注意三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电子优惠券虽然实惠、便利,但使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时受到消费金额、有效期、消费类别、指定品牌等各种各样的限制;有时还会被不良商家骗取个人信息。
“我用电子优惠券买了张充值卡,后来才发现不能自己用,只能送给别人。”经常使用手机支付的市民陈健说,不久前,他的手机里收到一张某咖啡品牌“满5.01元减5元”的优惠券,他用该优惠券购买了一张100元面额的电子充值卡,但支付完才发现,操作界面上提示需要把该卡赠送给一位微信好友才能使用,如果不选择赠送给好友,充值金额会自动退回到他的账户。
市民邱先生日前拿着电子优惠券去商家兑现时则吃了个闭门羹,“优惠券上的有效日期截止至1月15日,商家却声称1月11日活动已经结束”。
网友“花花”讲述了自己申请到假优惠券的经历:她曾在一家网站下载某餐饮店的电子优惠券,申请过程中,她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输入网页并提交,然而之后不仅没获得优惠券,反而常常收到一些垃圾短信。还有人在某些不知名网站上申请电子优惠券,按照网站要求输入手机号码后,收到一条短信,自己没仔细看就回复了“确认”,后来才发现被扣了20元的信息费。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申请优惠券前应仔细阅读相关说明,或者致电商家了解优惠情况,譬如具体使用规则、连锁店是否通用等,避免在消费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在下载、打印电子优惠券的时候,尽量登录正规网站,避免被非法网站的假优惠券所骗;申请优惠券的同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隐私,防止泄露。(记者 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