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雪天数以平均每7年少1天的速度递减
初雪要么明显偏早,要么严重偏晚
气温升高导致“造雪”功能失调
近日的两场降雪,让市民直呼过瘾。市民们赏雪、玩雪、晒雪,对雪的喜爱溢于言表。然而很多人感觉,近几年,沧州的雪越来越少了,下雪的时间也越来越“任性”。这是真的吗?2月14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气象台相关负责人。沧州的降雪次数减少极端性增强
据市气象台统计,沧州的降雪天数正以平均每7年少1天的速度递减。1961年至2018年的统计显示,沧州的年均降雪天数已从20世纪60年代的16.3天减少为如今的7.6天。
随着降雪天数减少,降雪量也出现相应变化。进入21世纪,沧州冬半年的降雪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2001年至2010年的平均降雪量达到历史最低点。沧州的降雪呈现出次数减少、极端性增强的特点。气温升高导致
沧州“造雪”功能失调
据市气象台统计,沧州95%以上的降雪都集中在11月至次年3月。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沧州降雪集中期的平均气温从上世纪60年代的0.6℃升至目前的2.1℃。
据介绍,气温升高导致空气中可携载的水汽量变大,水汽就比之前不易饱和。而只有水汽饱和之后,才能凝结出液态的水或固态的冰晶,从而形成雨雪。因此,气温升高导致了降雪次数减少。
气象台工作人员解释说,空气中可携载的水汽量变大就如同将10人小客车换成了20人大巴车,在客流不变的情况下,发车频次势必降低。然而,大巴车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因此,一旦满员发车,水汽充足,就容易下大雪,甚至下暴雪。沧州的雪很“任性”冷暖“缘分”是关键
在沧州,初雪也越来越“任性”,要么来得明显偏早,要么严重偏晚。根据2000年至2018年的统计,沧州初雪出现在次年的现象有两次:2007年下半年、2014年下半年均没有下雪,分别到2008年1月、2015年1月才下了初雪,均偏晚50天以上。有时候初雪又来的太早,2000年至2018年,最早初雪日是2002年10月26日。
据市气象台工作人员介绍,雪的形成需要冷暖空气的共同作用,需要西南暖湿气流提供水汽。对沧州而言,冬季多西北风、空气干燥,故“冷空气易等,水汽难求”。(何晓玲张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