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杜楠
2月13日一早,海港区橡树湾小区居民马先生出门买早点,顺便扔垃圾。在单元门口,他把左手的几个纸箱扔进蓝色垃圾桶,又把装有剩饭剩菜的塑料袋扔进了旁边的绿色垃圾桶。住了三四年,马先生早就习惯了垃圾分类处理。
在橡树湾小区,垃圾桶分蓝、黑、绿三种颜色,分别代表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和马先生一样,很多居民都养成了扔垃圾前分拣的习惯。“在家里就分好了,能回收的都拿出来,别浪费资源啊。”
橡树湾物业实行严格的人车分流,与其他小区不同的是,垃圾清运车不能进来。每天上下午各一趟,清洁工用电动三轮车将垃圾运送到大门外装车。对这点马先生很满意:“老人、孩子在小区玩儿,不用担心进车带来危险。收垃圾一般都在早晨,清运车‘轰轰’响,影响休息。电动车没噪音,特别好。”
马先生注意到,清洁工除了收垃圾,还会把垃圾桶擦拭干净。闲唠嗑时清洁工告诉他:“垃圾桶太脏的话,很多人不愿意靠近,个别居民远远的像投球一样,把垃圾袋使劲儿一撇,很容易就扔到外面了,更脏了。要是大家都扔来扔去的,还谈什么垃圾分类,所以这桶必须干净。”
垃圾分类放置后,处理时十分方便。居民们了解到,可回收物品由保洁公司统一出售,卖的钱不多,都补贴给清洁工,夏天买瓶凉水,冬天买双手套。都是小东西,可清洁工特高兴,居民也高兴,就像马先生说的:“和厨房、厕所垃圾混一起,都浪费了。纸壳啥的也是资源,用处大着呢。”
亲戚们来家里,都说小区垃圾分类做得好,马先生特自豪。“有的小区也设分类垃圾桶,不过处理时还是一锅端,都扔一起,那还有啥意义?”马先生说,连孩子都知道,为了保护树木要节约用纸,尽量实现资源再利用,可有时候没渠道,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小区物业这小小的举动,带给居民大大的心安:这样多好,清洁工多一点小小的福利,最重要是环保。
编辑:李志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