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的压岁钱父母能支配吗?)
孩子的压岁钱父母能支配吗?
律师:压岁钱是个人财产,但监护人有权管理
张家口新闻网讯2月6日,正月初二,市民李女士和儿子就压岁钱的归属开始了争论,针对压岁钱的支配,父母有父母的忧虑,孩子有孩子的想法,随着孩子的长大,关于压岁钱的归属争论也升级了,家长孩子各说各有理。
李女士觉得压岁钱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而且孩子未成年,父母保管甚至替孩子支配理所当然。李女士的儿子认为,压岁钱是他的私人财产,可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家长无权限制,甚至还翻阅了一些法律条文,用来和父母讲法。
李女士介绍,孩子小的时候,压岁钱由父母保管,除了给孩子交保险,其他的和家里的存款都混在了一起。儿子今年上初二,不仅有了自己的交际圈,还一直想要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智能手机,李女士担心孩子有了手机之后会玩游戏成瘾,一直没有给他买。春节期间,亲戚们都给儿子发了压岁钱,他就想着用自己的压岁钱去买手机,便不断地向父母索要压岁钱,导致今年的压岁钱归属矛盾特别突出。
“压岁钱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而且孩子未成年,父母保管甚至替孩子支配理所当然。”李女士认为,压岁钱虽然是亲友们给孩子的祝福,理应属于孩子,家长只是代管而已,但孩子还小,家长对孩子压岁钱的去向不仅要监管,甚至有时候还要替孩子支配,对于用压岁钱买智能手机的事情她是坚决反对。
“长辈们给的压岁钱每年都被父母拿着,说是替我保管,其实就是没收。”李女士的儿子认为,压岁钱是他的私人财产,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家长无权限制,但父母每年都以保管的名义没收了压岁钱,钱放哪里,怎么花都要父母说了算,他自己毫无支配权。
河北国器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佳介绍,长辈给予晚辈压岁钱的行为为民法规定的赠与行为,赠与合同是实践性合同,接受赠与一方一旦接受财物,赠与合同成立。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可见,未成年子女作为独立的民事权利人,依法享有自己的财产权利,接受赠与的压岁钱为其个人财产,父母不得剥夺其财产权利。
另外,孙佳介绍,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监护责任,根据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0条规定,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是监护人的职责之一。根据《民法总则》第34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第35条“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应当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保障并协助被监护人实施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处理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的规定,压岁钱虽然是孩子个人财产,但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有权对未成年子女的财产进行管理,父母如果纯粹是为了孩子的利益,例如为孩子买商业保险、给孩子报兴趣班等,这些情况是可以动用压岁钱的。(冀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