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春走基层|年味还需年俗衬 瞧我景县咋过年)
不少人总在说:“现在的年,没有过去的味道了”;“如今过年没有意思”;“一点年味都感受不到”。下面,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景县农村,品一品传统年俗里的浓浓年味。
镜头一:祭祖
大年三十午时前,震天的爆竹声此起彼伏,景县龙华镇前孙庄每家每户的男丁们走出家门去请“爷爷奶奶”,也就是本家的祖先"回家"过年。一张张族谱图高高挂起,一盘盘贡品五花八门,一圈圈盘香常燃不灭。祭祖的年俗彰显的是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和敬意,传承的是亘古不变的孝道文化。
镜头二:守岁
除夕之夜,饱餐一顿美味的饺子后,同村的父老乡亲们迎着明亮的路灯,踏上新铺的村路走家串户,相聚一起守岁“熬福”。兴奋的小家伙们也迫不及待地点上满院的烛光,照亮年夜。尽管调皮的夜风会吹灭蜡烛,但执着的孩子们会乐此不疲地一次次点燃,用他们童真的方式守岁祈愿。
镜头三:拜年
拜年是最传统也最接地气的年俗了。初一凌晨4时许,浓浓的夜色中,小村庄的父老乡亲们已经煮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正式开吃前,家里小辈要先给长辈磕头拜年,吃完饺子,同姓的族人会集结在一起,走家串户去拜年。尽管迎着寒风,冒着黑夜,但川流不息的拜年团成了乡村独特的新年风景。
镜头四:走亲戚
从大年初二开始,每家每户就忙前忙后地准备招待前来拜年的亲戚们了。这一天,也是前孙庄刘英家最忙碌的一天,因为这支亲戚团可谓浩浩荡荡,大人孩子加起来足有30多人。“晚辈们给我拜年的时候心里特别高兴,有人就有福,有人就有希望啊!”刘英的脸上乐开了花。
看完这些,深居城市的你是不是找到了久违的年味呢。如今,很多人为了品尝这份不可多得的“味道”,甚至特意从城市跑到乡下过除夕、迎新春。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年味的一半来自年俗,年俗年俗,没有了“俗”,年味自然去了一半。(记者 金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