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怀念!20年前的张家口!那时候春节才叫过年,现在只能算放假……)
今天的张家口,一切就像用美图秀秀P过一样:清新、快速、现代化……街边排挡都是下酒菜,夜景能赶上新马泰!
然而,真正见证张家口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是曾经在时代大潮中起起伏伏的50后、60后、70后、甚至是80后……
新的商场、新的高楼大厦,新的生活方式……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新事物涌现,也发现很多熟悉的风景正渐渐淡出记忆。
今天,小全儿就为大家呈现老一个已经被遗忘的张家口,一定会让大家翻起心底的记忆,带来一段美好回忆!
80年代的张家口展览馆
展览馆留影,从这张老照片上可以看出,当年大门两侧的语录就是“指导我们思想的……”老人家在此广场上招手致意,已经有好几十年……
在通桥上的留影,背景是形如人民大会堂的展览馆。今天展览馆大楼的顶上写着“建设开放繁荣的张家口”充满着当今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的氛围;而当年写的是“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左侧跨楼顶上写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这些均是当年太熟悉的口号。
展览馆曾经还作为购物中心。
始建于1925年的大通桥全景,老张家口人都知道。再看桥下的河床里,干枯无水。而如今通过整治,清水河碧波荡漾,展览馆前成了音乐、灯光喷泉的中心。
这座大铁桥承载着许多张家口人的记忆。
展览馆北面,小全儿小时候看的《泰坦尼克》就是在那里看的,记得当时好像是十块一张电影票,觉得好贵,但人还是好多,好感人。
燕通寻呼,太深的记忆。
展览馆北面大众门前的大转盘,90后肯定没记忆。那里曾经是很多男孩子的乐园。冬天的时候,晚上一伙小伙伴到那上面的干草垫子上摔跤打滚被狗追……
那时出租车还是黄面的,是张家口最早出现的出租车了。
张家口饭店前的黄面的十分醒目。
张家口饭店曾经的样子,是张家口那个时代最好的饭店,50、60后应该最晓得。现在已经是街心花园了。
桥东宾馆前面的转盘。
后来桥东宾馆前面的转盘立了雕塑,小全儿记得名为“和谐”,不知道记错没。
曾经,自行车是张家口人的主要交通工具。
解放桥上,老式的公共汽车。
1968年5月30日,张家口市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会在市五一广场隆重召开。曾经市里的大事儿、几代人的中小学运动会都是在五一广场……
迎宾馆,曾是市里最重要的宾馆之一。
迎宾馆旁的市图书馆,一代人的回忆,你去借过书吗?
工人文化宫装修前,现在仍然是开大型晚会的场所。
80年代后的张家口南站。如今将会进一步建设,成为京张城际的重点站。
这样的老北站,你见过没?
这是一幅80年前拍摄,张家口大境门附近街区照片。左面能看清楚"大好河山"四个大字。
大境门内的街道,牌坊。
没有士兵的大境门。
30年代的张家口水母宫。
30年代的张家口人民公园,那个时候还不叫人民公园,呵呵,上年纪的老人对它的名字应该还有记忆。
赐儿山娘娘庙,不像现在这么金碧辉煌。
日据时期明信片:清河桥。
当时的张家口(河北轻工产品)地产大楼,后来的河北商场算得上一座大建筑了。
那个年代,怡安街里的先锋商场也是很著名的。
怡安街张茂饭庄,爸爸给我改善伙食就带我去那里。
庆丰影院,改成过歌舞厅,还曾开过张家口第一家轮滑馆。那时还是双排轮的鞋子……
怡安街之前的样子,曾经那里很繁华。
张家口师专曾经的教学楼,如今已经被小区所代替。
和庆丰一样,里面还能滑旱冰。
宣化钟楼老街区的样子。
新华楼,你有没有很熟悉?
红山城牌收音机(张家口无线电二厂生产)。
张家口电视机厂出产的“松鹤牌” 14吋黑白电视机。
张家口市橡胶总厂(双星集团张家口制鞋有限公司)旧址,后来搬入西山产业聚集区。"中国双星"的星光记录了当年厂子的辉煌与荣耀......
张家口市日用化工厂的产品对山城百姓来说可谓家喻户晓:"红光牌"肥皂、"力迪" "力娜" "达丽"香皂......,现在厂子拆了,这是昔日的记忆了!
素以"毛皮之都"称谓的张家口,当年有一大批以毛皮为支柱的生产企业。这是位于商务街的早已破产的张家口市第一制皮厂。
张家口市最早的工厂之一、始建于1939年的张家口市玻璃厂。它有1500多名职工,年产保温容器850万只,生产的"百灵牌"暖水瓶是家中生活的必备品。现在……
这样的迎亲车队是不是很常见?
又快要过年了
让人不禁想起小时候
小时候哭着哭着就笑了
长大后笑着笑着就哭了
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年”不同
……
赶大集
小时候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大家都忙着买新衣服,置办各种各样的年货…
大人们每年都会买回家一张大大的挂画,一个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着个大鲤鱼!
为了更应景,还要从集市上买一些假花,放在柜子上,花花绿绿的特别喜庆!
备年货
炖一大锅肉,满屋子都是肉香,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只有小时候才有!
鸡、鱼、肘子、排骨是小时候过年的标准套餐,那时候吃的鸡都是小笨鸡,皮薄肉紧,炖出来的汤鲜美极了!
年夜饭那天吃的是活鱼,最好的食材都留到过年的那天!
年前还要蒸一锅又一锅白白胖胖的大馒头,主食备的足足的。丰衣足食,一年的美好愿望全都寄托在食物上…
储备饺子也是过年前准备的年货之一,包好的饺子冻上,可以包好几种馅的,猪肉白菜、牛肉大葱、韭菜鸡蛋……小孩儿晚上饿了,煮点!
那时候零食不多,冻梨、冻柿子、冰糖葫芦就成了最好的美味,咬一口甜得眯眼!
散装糖整一盘子,来小孩儿了给一块,软糖、硬糖、酥糖、脆糖都有,多少糖块都吃不够…软糖中的经典就是高粱饴和杨梅糖,糖分低。
脆糖、酥糖、大虾糖,一咬一掉渣,吃到齁嗓子。
散装硬糖块,桔子瓣糖,五颜六色,舌头都吃变色了。
大扫除
过年前一定要来一场全家都出动的大扫除,扫灰尘,洗床单、被罩、窗帘、衣服……能洗的都洗了,擦玻璃、擦桌子,每个角落都清扫一遍……
放鞭炮
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摔炮、大地红、串天猴……还有一种叫二踢脚,威力很大。
调皮的男孩子总是拿鞭炮乱扔,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响,还有围着鞭炮欢蹦乱跳的我们……现在想想,就好像在昨天…
贴春联
毛笔字写得好的人家基本上都被包围了,这家拿着红纸来找他,那家也是。一大堆人围着这个“文化人”,看着一笔笔写出来的春联,每家每户的春联都不一样。
后来都买现成的,春联也越来越好看,但少了那一股子年味儿。
小时候,窗花也都是手巧的奶奶亲手剪的,比买的都好看!
年夜饭
除夕那一整天,妈妈都是围着厨房转,炖肉、炒菜、炖鱼、酱肘子……大锅里煮着整只鸡,整个房间都飘着肉味。
几乎所有肉类都聚齐了,而且每样的分量都很大,记得小时候每道菜上来都要闻了又闻,急得团团转,就想吃年夜饭。
年夜饭不仅仅是一桌饭,更是一桌满满的幸福。
看春晚
看春晚是每年过年的必备节目。吃完年夜饭,一家人早早就拿好瓜子水果,守在电视机前,等着看春晚。
等到了12点,一边看春晚,一边吃饺子,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才叫过年!
穿新衣
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了。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
买了新衣服,没事就拿出来瞅瞅试试。除夕晚上,枕着叠地板板整整的新衣服兴奋地睡不着觉!
过年的衣服都红红火火的,非常喜庆!
拜年
过年嘴一定要甜,因为不仅能得到好吃的,还能得到压岁钱!
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块钱,但对小孩子来说已经是“巨款”了。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忘了。当然,到了第二天妈妈一定会说:你的红包拿来,妈妈先帮你保管着。妈,你说,我小时候那些红包什么时候还我?
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抓一大把零食塞你口袋里,你揣着一大兜的好吃,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会回来,平时不常见的亲戚们都能见到,还有很多新玩伴,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叽叽喳喳的才叫过年!
小时候
年是爸买回来的肉
是妈给买的新衣裳
是兜里舍不得花的几毛钱
是那噼里啪啦的一挂小鞭儿
更是期盼…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心中也有很多感慨呢?
那些泛黄的旧照片,
是我们闪亮亮的美好过去!
过去不能重来,
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不遗忘。
仅以此献给爱怀旧,爱生活
同时也在努力开创明天的张家口人!
让你怀念的还有什么?
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