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让古兵器重现锋芒 工艺美术大师钟情修复古兵器

0
分享至

原标题:

闫民:让古兵器重现锋芒

让古兵器重现锋芒 工艺美术大师钟情修复古兵器闫民正在打磨一把宋代铁剑。

■阅读提示

2018年,一本名为《中国守艺人一百零八匠》的图书出版,书中记录了全国多位手艺人,不乏即将消失的老行当和从事罕见手艺的工匠们。

其中,就包含石家庄古兵器修复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闫民。

人类拥有漫长的冷兵器史,刀枪剑戟这些古兵器跨越历史长河而来,带着浓重的岁月印记——锈蚀。

闫民的工作,就是修复这些锈蚀的古兵器,让它们重现锋芒。经他手处理的古兵器,甚至能看清当年锻造的纹理。

完成打磨需要9至12种磨石

锈迹布满剑身,剑柄也断成了三截,剑鞘更是不知去向——这是闫民最近要修复的一把宋代铁剑。

2018年12月19日,石家庄新华区一处老小区,便道上一排门脸房,理发店和小卖部中间不挂招牌的一间就是闫民的工作室。一台柜式空调让进屋的人顿感温暖,但对着满屋子的古代兵器,记者顿时有一种穿越之感。

“看,这是这个月忙活的,还没修完。”闫民小心翼翼托着一把一米多长的铁剑,剑身的两面迥然不同,一面锈蚀得起伏不平,一面光洁得好像刚下了锻造台。

“这锈迹有年头了,剑身上起泡有多高,锈进去就有多深。”闫民指着修复好的一面中的几处小坑说,在他的经验中,一毫米的铁能长出四五毫米的锈,这是因为铁器暴露在空气中,又吸收水分,发生了氧化反应。

修复的其中一步,需要将锈蚀打磨掉。

打磨的工具就是磨石。听起来和磨刀匠相似,但精准程度大有不同。磨石从80目到10000目不等,闫民的架子上有近百块磨石,颜色各异、薄厚不均,代表着不同的研磨精细度,“你选不对工具,修不出纹路,那是‘剑不服’,对你的手艺不服气。”

大的磨石20厘米长5厘米宽厚,小的有指甲盖大比纸略厚,闫民还专门在小块磨石背后粘了一层背板用来保护它不断裂,“没一件电动工具,纯手工。”

左手提剑,右手拎石,磨石蘸水,单眼吊线。磨石和锈蚀的剑身发出沙沙的摩擦声,锈蚀印迹在打磨中从剑身上剥离,一寸一寸恢复锻打纹路和淬火时产生的刃线。

“干这个活儿不能戴手套,不然感觉不到磨的力度和剑身的厚度。”闫民两只手被修复中的剑刃划得新伤叠旧伤,他指指右手拇指还略发红的伤口,“喏,这个,昨天刚划的。”

在2至3个月的修复过程中,粗磨和细磨大概要用到9至12种磨石来完成。打磨的过程是促使古兵器的表面更加光洁。“这和镀金器具类同,光洁度越高的古兵器表面,水分越是不易存留,这就减少了锈蚀可能。”闫民拿过一把清代剑,展示锈蚀未打磨和打磨好的不同两面进行比较。

工作室的各种工具让人眼花缭乱,其中一个,铅笔长短,一头锃亮呈圆锥状,记者着实想不出这个工具的用处。闫民在一把已经完成初步打磨的清代剑剑身上,用这根叫做钨钢棒的工具反复摩擦碾压,浅亮的剑身渐渐变得乌黑沉稳,看上去有了隐隐杀气。

这道工艺的作用,相当于为古兵器“美容”。对于刀剑上的血槽等进行修复,只有用钨钢棒才可以“施工”。

磨刀凳的一侧挂着好几幅刀剑纹理图,木肌、水纹、拇指纹……每一张都非常精美。即使天天对着看,闫民还是会啧啧半天,“修复的过程这些可以显现出来,这代表着古代工匠的制作水平。有时候修着修着,会一拍大腿,感慨古匠人的手艺巧夺天工。”

传说中的鱼肠剑,正是因为剑身花纹像鱼肠而得名。历经上百年的古兵器,如何让剑身上的锻造花纹显现出来呢?

一架迷你天平隐藏着这个秘密。

矿石粉、金属粉,甚至纯金粉,七八种粉末按比例混在一起,用棉花蘸着对剑身进行擦拭,可以将剑刃打造得更加漂亮,当年工匠反复折叠锻造这把兵器的纹理,也随着这一过程呈现出来。

“每次用小棍挑一丁点金粉加进去,连呼吸都得屏住,因为喘气稍微一大,金粉就飞了。”闫民说,这是因为价格不菲的金粉,研磨得非常细,肉眼几乎看不出颗粒,而越细的粉末才能将剑身擦拭得越光洁。

修复古兵器的狂热源自一把剑

2017年,闫民被评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他没有师承,自学成才。

文物修复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更不要说修复古兵器这样冷门的行当。闫民的学习,更多地来自琢磨。

2007年,闫民接手了一名藏家的汉代环首刀,为了找修复资料,他从各类古书、古画中搜寻汉代环首刀的样本做参考,花了整整9个月时间。

工作台上的一台显微镜,用来观察古兵器的磨痕,“这就像寻找一件兵器的血统,你能从磨痕判断它产自哪个时期,可能用的什么材料,哪种锻造手法,也就能找出更适合的磨具来修复。”闫民说。

汉唐的刀剑百炼成钢,它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已将杂质挤压出去,不易生锈。明朝以后的刀剑则不同,刀剑主体为铁,百炼钢镶嵌到了刀刃上,厚此薄彼的刀身就爱生锈。

一个人看到的取决于他所理解的。磨刀凳正上方有一幅古人磨刀图,记者看,就是刻画磨刀的场景。在闫民的指点下,记者才注意到古人的手腕上缠着一根绳,这根绳的另一端拴在剑首之上的剑柄中。

“过去,我们以为刀剑手柄上的穗子就是装饰用,其实古兵器是战场上士兵的护身符,它每一个物件的实用性都做到了极致。”闫民说,和现代装饰性剑穗挂在剑首不同,古兵器的剑穗都在剑柄上,作战时用来套在手腕,防止格斗中脱手,关键时能救命,所以编剑穗不仅要漂亮,还得结实。

相关古籍图册中,只展示剑穗的样子,至于如何编出这样,没有图示。闫民琢磨着编出了几十种用于不同刀剑款式的剑穗。

琢磨的习惯,源于闫民第一次“造刀”。

工作室最醒目的位置,放着一把牛尾刀,这把刀还有个名字叫1984。

1984年,闫民想打造一把刀,没经验没材料,要什么没什么。

捡来的拖拉机工字钢用来锻造,座椅厂的同学“捐”了一块皮革做刀鞘,一块废弃的广告牌做衬板,炮弹皮做手柄,垃圾桶里的小黄绳做剑穗,女款塑料凉鞋上的装饰做刀鞘上的小花。

“我就自个儿琢磨,愣是弄成了。”闫民回忆起这把刀制作过程,也笑那时年少。

这把刀激发了闫民对兵器的偏爱,修复古兵器的狂热则源自一把剑。

20世纪90年代,闫民做生意有了点积蓄,他在古玩市场偶遇了一把碎成好几段的民国时期将校佩剑。

“当时卖家用破报纸包着,破烂不堪。”那是一把长约1米的佩剑,剑柄处有一块残缺,剑鞘也一分为二。

闫民又琢磨上了:这要是能修好,应该比我打的那把更有成就感。

他买回来,琢磨怎么修。参照剑柄的形状,缺失的部分闫民用木片粘补了上去。他想用铜丝照原样固定缠绕剑柄,但原物上的铜丝只有0.4毫米细,找来找去找不着这么细的,最后他用一根粗铜丝抻细了代替。

剑鞘粘好后,表面的银色电镀效果始终无法还原,闫民只好暂时用黑漆代替,但心里总觉得“对不起”这把剑。直到近两年从喷漆师傅那得到灵感,又在类似材质上反复试验,这才恢复了这把剑的原貌。此时,已经到了21世纪。

在这个时间里,闫民琢磨出了很多细微甚至独创的修复方法,也琢磨出了很多得心应手的修复工具。

闫民的工作室满足了手工爱好者的所有幻想:一墙的斧子锤子刨子,小到细铁丝,大到一米多长的锯,每一件都摩挲得锃亮,带着厚厚的包浆。

修复古兵器是个极少人从事的行当,并没有专门的工具。工作室的相当一部分家什,都是闫民琢磨出来自己动手加工的。

接待客人的桌椅,干活的工具台,包括那张看起来像条凳,但是又比条凳多了两块木头的磨刀凳,那是架起来以供打磨锈迹专用的,尺寸按照闫民的身高定制打造。

趁手的小玩意儿,每一个都和一次用途有关,听闫民细数它们的来历,感觉这哪是家什,简直就是闫民的孩子。

动手能力强,爱琢磨,源于20世纪70年代,那时闫民还在读初中。他喜欢用碎木头做小板凳,后来进了工厂上班,在多个车间工作过,把车工、钳工、刨工、电焊学了个遍。

自己琢磨制作工具,也源于闫民想省钱,省出来的拿去买做不出来的材料。比如记者刚拿起一块磨石准备近距离看看,闫民已经急慌慌双手伸过来托住,“这块最贵,36000元。”

修不好,最先过不去的是自己

如果你不小心看到63岁的闫民擦眼睛,千万不要以为他在感慨人生,八成是哪件古兵器修复途中遇到了困难。

前段时间,有一把古剑送到了闫民手里,因为剑刃的位置出了点偏差,本来半小时能完工,结果一周了都没修成。

闫民很焦躁,他擦过眼泪,也略有犹豫。如果他不说,藏家也看不出来,但是这么交活儿他心里过不去。他的老伴儿劝他,重新干,省得你这么纠结。

闫民回到工作室对剑刃重新打磨,这意味着工期加倍,“你迷恋这个东西,心里自然有一把秤,修不好,最先过不去的是自己。”

闫民也收藏古兵器。从事修复工作,闫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别人的藏品。“有的古剑,剑柄上有金丝缠绕,做工别提多精细了。你要说看着一点不动心,那是假的,但凡好这口,都会心痒痒。”但闫民说,做修复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诚信。

诚信加手艺,令闫民在古兵器收藏圈声名鹊起。

2014年,有两名藏家慕名而来。他们分别带来一把唐代直刀委托修复,“现在国内已知的就三把唐代直刀。”闫民说,还有的藏家将价值数十万的古兵器直接快递到他的工作室,托付其修复。

闫民举起桌上放的几块古兵器碎片,“看,又是一万多元钱,这是我儿子淘回来的古兵器碎片,和工作室的其他铁质藏品不同,这几块碎片是青铜的。”

闫民轻皱眉头,看得出来,他是心疼的。他挥挥手,“要研究青铜兵器藏品,学费还是要交的。”

将近20年的古兵器修复过程中,起步的头几年,工作室不但交学费,还倒贴钱。

这间被闫民称作“涤心斋”的工作室,名字是征集而来。入选者的奖品,是可以拿任意一件古兵器由闫民免费修复。不久,这名入选者带来一把古剑兑现奖品,闫民修了一年多,光材料费就搭进一万多元钱。

工作室开张,得有工具。那一架子的磨石,除了36000元最贵的那块,其实其余的也都价格不菲。

磨石是消耗品,用得久的也就一年。闫民不会一次买几块,都是攒攒钱,买一块回来,再攒攒,再买。

“你喜欢这个东西,你觉得乐和,钱就不那么重要了。”闫民说着,眼睛瞟向自己的藏品。

闫民收藏有300多件古兵器,年代最久远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每一件都有故事,他可以拉着你在他的收藏品中,讲上一天一夜。“你看这刀柄,手能触摸到一前一后两个小疙瘩,你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闫民眨眨眼考问记者。

斑驳的刀柄上,小凸起磨得锃亮,让记者一时猜不出它设计的用意。闫民哈哈一笑,手摁在刀柄上,反复演示,“看到没,如果是夜间拔单刃刀,很难辨别刀刃的方向,靠上的凸起所在的一面,就是正面。”

残酷的冷兵器时代,生死几乎瞬间,拔刀稍迟可能就会丧命,刀匠的如此设计可以说是相当实用。

“你每弄明白一点兵器知识,心里都特别满足,这种感觉什么都换不来。”闫民说。

痴迷古兵器的闫民,其实也很现代。仔细观察会发现,工作室有两个快挂到房顶的音箱,轻放着流行歌曲。

“这是有客人来,没人的时候,我会把音乐放到震耳欲聋。”闫民眯眼一笑,“提神用,我也会困啊!”很难想象,从事着精、细、稳、慢的修复工作,“伴奏”的却是重金属音乐。

罩着一件蓝色的工作服,听着劲爆的音乐,手握痴迷的古兵器,闫民每天雷打不动在这间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忙活6小时。或许,在这些冰冷的古兵器面前,闫民能与他们对话吧。


■相关

他还有个铸剑梦

闫民说,从修复古兵器中,他并没有挣到多少钱,可和钱相比,他收获了更多。

闫民从小就不是个好脾气的人。他比画着说,曾经他用刨子刨一块木头,一下不平,两下不平,他会恨恨地“告诫”那块木头,要是第三回还不行,就把你拆了。

第三回还是不行,闫民拎起一旁的斧子,把好端端的木头劈成了柴火。类似的事儿不只一回,为此,他没少挨父亲的打。

可修复古兵器不一样了,别说这是别人委托修复的不能砸,闫民自己也舍不得,毕竟每一件都是独特的。

年轻时暴躁的性格,在一天天的修复中磨炼得平和下来。

62岁那年,闫民想考驾照。一千多道题的题库,抽取100题考,高于90分才能合格。老伴儿嘲笑他说,你考不过,别考了。闫民不服气,他在工作室翻来覆去背了好多天,一次性通过。

他说,修复古兵器是个细致活儿,而且永远没有止境,总有更好的办法让修复更接近完美,但首先你得静下心来。

曾经追过美剧《加里森敢死队》的闫民,近些年不喜欢看电视了,尤其是古装武打剧,“那锤,动不动就和灯笼一般大。斧子,像蒲扇似的。看得闹心!”闫民用手画了个蒲扇那么大的圈,摇摇头。多年研究,让他对古兵器有了更深的了解。

锤和斧大多是骑兵的作战武器,甲胄动辄几十斤重,铁器大锤按照电视剧中的尺寸得上百斤,别说抡起来费劲,这些重量压在战马身上根本跑不起来,更不要说冲锋陷阵。真实的古兵器锤,其实只有拳头大小。

“这说明,我们关于古兵器的研究还是少。”闫民说,他希望能读懂更多古兵器,也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古兵器。

古兵器修复积攒了经验,闫民想恢复一项古老的技艺:铸剑。

闫民修复了众多古兵器,也看到了一段有趣的古兵器史:唐代前后的刀剑,功能性强,没有花纹,明清时代的刀剑,纹理突出,装饰性更强。这印证了冷兵器在战争中开始“退居二线”,火器被推到了战争前沿。

出土文物证实了古兵器曾经的辉煌。湖北出土的越王勾践剑,距今2000多年,却没有锈迹,锋利无比,连剑身的纹理都清晰可见。经过现代科学研究,这把剑不锈的秘密在于剑身上涂有当时罕见且难得的金属铬。

流传于世的古剑,也证实着我国曾经的铸剑技术如何卓越。

古人如此高超的铸剑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甲胄的迭代乃至火器兴起,逐渐衰落,甚至消失。

闫民说,现代人研究铸剑,更多的是研究兵器的沿革和技艺,以此来对比和平的不易,“想象一下,和揉面烙饼一样,刀匠要反复对铁进行折叠锻打,正是折叠的手法和锻打的力度不同,呈现出的刀剑纹理有异。”

对此,他很想尝试。(记者 白云)

让古兵器重现锋芒 工艺美术大师钟情修复古兵器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又一著名演员被捕!大批经典作品恐下架,官方通报来了...

又一著名演员被捕!大批经典作品恐下架,官方通报来了...

天津人
2023-03-23 17:46:54
大学食堂情侣脱衣喂奶,不雅视频全网疯传:伤风败俗

大学食堂情侣脱衣喂奶,不雅视频全网疯传:伤风败俗

二代饭桶
2023-03-24 10:00:14
官媒:美国25%成年人饿肚子?网友:我和你无冤无仇,你为何骗我

官媒:美国25%成年人饿肚子?网友:我和你无冤无仇,你为何骗我

侦姐有料
2023-03-24 18:45:50
15:0!安理会通过涉朝制裁决议,中方赞成,并对安理会小组提要求

15:0!安理会通过涉朝制裁决议,中方赞成,并对安理会小组提要求

王晋博士
2023-03-24 11:41:23
民宿变三级片片场,8小时私密视频遭疯传:你睡过的每一张床

民宿变三级片片场,8小时私密视频遭疯传:你睡过的每一张床

午睡星球
2023-03-24 10:13:05
如果你有这4种行为,很遗憾地通知你:说明身体已经开始变老了

如果你有这4种行为,很遗憾地通知你:说明身体已经开始变老了

爆炸营养彭鑫蕊
2023-03-24 16:38:55
中国最“失败”的经济特区,已经发展了40年,经济却不如县级市

中国最“失败”的经济特区,已经发展了40年,经济却不如县级市

常高俊April
2023-03-24 14:37:00
6名女同志,个个不简单!

6名女同志,个个不简单!

深圳评论
2023-03-24 12:38:31
张文宏谈下一轮疫情,时间基本已经确定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张文宏谈下一轮疫情,时间基本已经确定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肖博健康
2023-03-24 17:04:53
北约国家领导人将访华,先赴海南再去北京,意义很不一般

北约国家领导人将访华,先赴海南再去北京,意义很不一般

票姚校尉
2023-03-24 13:25:48
女教师穿2.8万大衣上课,被举报到教育局,当场一番话让家长脸红

女教师穿2.8万大衣上课,被举报到教育局,当场一番话让家长脸红

红丽说教育
2023-03-24 15:11:15
中央组织部:以下八类人员属于公务员,其他的都不是,不要弄错!

中央组织部:以下八类人员属于公务员,其他的都不是,不要弄错!

虎哥聊教育
2023-03-24 12:01:31
私密处太“丰满”竟然也有这么多困扰?

私密处太“丰满”竟然也有这么多困扰?

健康播报
2023-03-24 11:53:37
杨幂:在飞机上被偶遇,离开了化妆和造型团队,明星光环瞬间没了

杨幂:在飞机上被偶遇,离开了化妆和造型团队,明星光环瞬间没了

素素小昕园
2023-03-24 09:33:55
宣布了:已提供4架!

宣布了:已提供4架!

环球时报新闻
2023-03-24 09:32:02
小情侣街头湿吻情难自禁,男子用脚连顶女孩,路人看了掩面偷笑!

小情侣街头湿吻情难自禁,男子用脚连顶女孩,路人看了掩面偷笑!

小方专栏
2023-03-23 11:40:20
手机里直播着脱光后的女儿跪在床沿努力服务着黑人教练,我怒了

手机里直播着脱光后的女儿跪在床沿努力服务着黑人教练,我怒了

两性情感小故事
2023-03-24 09:45:27
燕山大学地下车库29分视频曝光,比花店老板娘更劲爆

燕山大学地下车库29分视频曝光,比花店老板娘更劲爆

天二萌宠社区
2023-03-24 18:46:26
“我给你玩那么久,还想我跟你结婚?”唐山老板娘不雅视频被曝光

“我给你玩那么久,还想我跟你结婚?”唐山老板娘不雅视频被曝光

社会猎奇号
2023-03-22 21:10:35
拜登对华风向突变:再帮美国一次,中国却等着“钓大鱼”

拜登对华风向突变:再帮美国一次,中国却等着“钓大鱼”

强国新武器
2023-03-24 11:19:56
2023-03-24 21:48:49

头条要闻

新任国务委员谌贻琴首次赴地方调研 提出重要要求

头条要闻

新任国务委员谌贻琴首次赴地方调研 提出重要要求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国王的演讲!梅西再次高举大力神杯

娱乐要闻

邱淑贞女儿现身晚宴 与外籍男星合影

科技要闻

刚刚,苹果CEO库克微博发文:我在北京三里屯

汽车要闻

四驱+后锁 想兼顾通勤与越野不如看看二代大狗

态度原创

健康
房产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猪肉里的“白条”是寄生虫吗?

房产要闻

石景山「中海学仕里」加推最后一栋79平房源

手机要闻

华为Mate X3轻体验:老余兑现「折叠屏比直板机轻薄」承诺

本地新闻

财神殿前长跪不起的年轻人,人均带身份证开光

公开课

辽宁舰一小时耗油25吨,航行中如何补给?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