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冬,河湖结冰,一些胆大的市民不顾危险,在冰面上凿窟窿钓鱼,也有个别孩子在冰面上玩耍。殊不知,在这平静的冰面下,其实“暗涌”着危险。
冰面钓鱼、玩耍者众多。
1月13日下午,市区南湖公园冰面上,一位老人坐着小马扎,悠闲地垂钓,凿开的冰窟窿冒着一股寒气,而附近也有不少冰面被凿开的痕迹。记者看到,有个别市民翻越栏杆,来到钓鱼者身后观看,也有市民穿着冰鞋滑冰,不亦乐乎。一位家长专门带孩子到冰面上体验,孩子好奇,欢快地跺着脚。
除了在冰面上钓鱼的市民,还有人自制冰橇,拉着孩子在冰面上玩耍。一位家长拿着一根木棍敲击冰面,而孩子就站在一旁观看。“前一阵温度回暖,冰面融化,不敢到冰上玩耍,但随着气温下降,结冰似乎厚了,又有不少人出现在冰上玩耍。”一位市民说。
1月8日,有网友拍下两个小朋友在运河里滑冰的画面,二人坐着专门的滑冰工具,玩得非常带劲。而在运河里钓鱼的人也凿开了冰面,一坐就是一上午。冰面上玩耍的现象在农村更常见。去年12月16日,盐山县吴庄村的三个孩子在冰面上玩
耍,不幸掉进了冰窟窿,虽被救出,但其中一个孩子因溺水时间过长不幸身亡。
提醒、警示视而不见。
在南湖公园,“冰面危险,请勿靠近”的警示牌异常醒目,也有公园管理人员监督劝阻,但仍有市民违规进入。“有些冰面看似很厚,实则由于垂钓者对冰面进行锤击,重新结冰后的冰面很薄,存在很大隐患。”一位市民担忧地说。
在运河边上,当记者提醒一位家长,湖面危险,请尽快把孩子喊上来时,家长不屑地表示,冰面上有人玩,不会出现什么危险。记者了解到,市教育局每年冬季都会下发禁止去室外河湖游泳、滑冰的相关通知,各中小学校也下发了《给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监督孩子不去冰面玩耍,家长需签字上交。“一些家长虽签了字,但根本没有从内心提高警惕。”黄河路小学一位老师说,“尤其是农村地区,家长缺乏监督,任由孩子出去玩的情况较常见。”
“现在气温变化频繁,水面没有完全封冻,大部分水面也只是表面结冰,冰层厚薄不均且不牢固,人在冰面上活动非常危险,极易发生坠冰溺水事故。”针对此情况,相关景区工作人员说,他们已在醒目位置设立了警示牌,并派人值守或巡逻,但每年冬季仍有个别市民无视提醒,他们发现后都会及时劝阻。
冰面破裂落水如何自救?
沧州蓝天救援队队长李斌提醒:当在冰面上玩耍发现冰面有裂缝时,千万不要慌,更不能掉头就跑,否则会加快裂缝的迅速扩大。正确的做法是先稳定情绪,然后迅速趴下,减小对冰面的压强,增加受力面积;如果落水,让身体保持直线以后,一点点往前爬,使身体尽量上浮,尽量让身体靠近较厚的冰面边缘,保持头部露出水面,大声呼救。爬行的同时测试冰面的牢固程度,确定能承受身体的重量时再站起来或者爬行到安全的地方。
李斌说,如发现有人掉进冰窟里,施救者距离冰窟窿最少10米以外,最好趴在冰面上用杆子或绳子抛向落水者将其拉出水面,防止营救他人时冰面破裂,使自己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