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谢谢你,兄弟,没有你当时的帮助,哪还有现在的我啊。”这是于会来见到救命恩人张金良时说的第一句话。60岁的他紧紧握住张金良的手,眼里闪着泪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1月8日,黄骅市羊二庄回族镇西湾村村民于会来,在其表弟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中捷产业园区,为中捷一分区副主任张金良送来一面印有“救命之恩 大爱无疆”字样的锦旗,感谢张金良当年出手相救不慎跌入冰窟中的他。遇险的事已经过去八年了,感激恩人张金良,是于会来一直以来的心愿。
(左为于会来,中间为张金良)
危难时刻不犹豫
张金良回忆,那是2011年1月,那天的天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寒冬腊月,出奇的冷,那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他准备去上班,路过中捷王肖庄的农田时,看到田边停着一辆拖拉机。他心里想,这么冷的天,谁会来田里做农活。
张金良担心有什么意外情况,往那边多看了一眼,当时还是中捷王肖庄村干部的张金良,职务的原因,平时对村民的关心会不自觉的更多一些。恰是多看的这一眼,他发现田边的冰窟窿里有个人,正在挣扎往岸上爬。他赶紧下车,走到近前。河表面的浮冰破碎,河里的水有一米多深,已经浸透到水中人的胸口。情况危急,张金良顾不得多想,当即把人从冰窟窿里拖拽上来。
拖到岸边,张金良看到落水人全身都被冰水浸透了,瑟瑟发抖。张金良担心这么冷的天气,要是不及时让他暖和过来,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便提出带他回家暖和暖和身体,等缓过来再干别的事情。在这个交流中,张金良得知自己救上来的这个人叫于会来,是黄骅西湾人。
竭尽全力终脱险
被救之人于会来不好意思再给张金良添麻烦,他坚持说在原地烤烤火就行。张金良对于会来不放心,坚持带他回了家。回家后张金良招呼妻子赶紧给于会来准备姜糖水暖身体。他打了温水,按着之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方法,打算给于会来脱下衣服搓洗身体。
但没想到,天气太冷,于会来的棉衣浸水已结冰,人也开始变得有点神智模糊,身体和衣服冻在了一起,只剩下了呼吸。紧急中,张金良直接用剪子剪开于会来的衣服。擦洗后,张金良拿了自己的衣服给于会来换上,家里是地暖,他让于会来坐在地上恢复体温。整整两个小时,于会来才慢慢恢复过来,张金良一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原来,于会来听说王肖庄附近野草较多,就开着拖拉机来这里,想捡些野草回家卖钱、做柴,不料在岸边脚下一滑,掉进了冰窟窿里。于会来说:“水淹到了胸口,当时的天气,真的可以‘滴水成冰’。要不是张大哥恰好路过,我可能就冻死在那了。”
张金良见于会来无大碍,留他在家便去上班了。嘱咐他在家好好休息,等中午吃了饭送他回去,并让妻子照顾他。临近中午11点左右,于会来感觉自己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不想再麻烦张金良一家,虽然张金良妻子再三挽留,他还是匆匆告别,开着拖拉机回家了。
不忘恩人知情意
事后过了几天,于会来带着自家种的红薯,来到张金良的家,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并归还当日的衣服。张金良说什么也不肯收下衣服,“只要你没事就行了。”那日走的匆忙,淳朴的于会来没能想到留下张金良的的联系方式,后来王肖庄拆迁,于会来和张金良断了联系。
这也成为了于会来心中的一个遗憾,想要报答张金良的救命之恩。今年,于会来跟表弟提及当年的事情,不禁落泪。表弟帮忙多方打听,得知张金良现在中捷一分区工作,特意赶制了锦旗,感谢张金良那日的救命之恩。
见到张金良,于会来执意要跪下以谢当年的救命之恩,张金良赶忙拉住他,说:“换谁都会这么做的,不用一直记着我,成为心里的负担。我看到了要是不救你,我这心里也说不过去的。”
于会来有些哽咽,说:“我是遇到好人了,要不是张大哥出手相救,哪有今天的我。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哪怕自己吃亏,也要竭尽所能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这样才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些。”
救人之人不求回报,被救之人懂得感恩。时隔八年,再相见,兄弟双手紧握,一个拥抱,一面锦旗,一切情义尽在不言之中。救人只是一瞬间,被救知恩一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