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跑路”背后
最近这段时间,发生了一件很巧合的事,我们收到来自不同地方的几条热线,但是反映的问题却都是同一类问题:就是说他们在当地的健身房办理了健身卡,可是没过多久,甚至健身房都还没营业,就已经关门,停止营业了。健身房跑路的背后,有哪些猫腻呢?记者进行了调查。
1 多地健身房突然关门 会员很上火
2018年12月,石家庄大堂健身柳辛庄店,没有对会员做任何提前通知,就突然关门,店面更名为聚鑫休闲健身。
邢台市桥东区的银泉游泳健身从去年八月开始预售,但从未开过门。
邢台市桥西区的壹健身已经营业了两年,可是在一个月前也突然停止营业。
然而这几桩案例,仅仅是健身房类似案例中的冰山一角。从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官方网站上,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3·15期间,12315指挥中心接到的健身服务类投诉激增,占总投诉量的71.7%。
2018年春节期间,健身服务类投诉问题依然居多,主要集中在商家中途歇业或转让,消费者余下的预付款无法正常消费或者退还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在石家庄平均每个月就会有一至两家健身房关门。如果在百度中搜索“健身房关门”的关键词,会出现两百一十九万个词条,其中80%是关于健身房关门、会员利益受损的报道或者讨论。
2 “价格战”中脆弱的健身房
听到这么多数字,相信你也会疑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健身房出现这样的事呢?我们找到了一位在健身行业从业了十二年的业内人士,并且经过了大量的走访调查,渐渐揭开了健身房行业内,那层不为人知的面纱。
在大众的印象中,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多,可谓行业正盛,怎么会赔钱呢?记者了解到,在当前的市场上,健身房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大而广”的传统健身房,主要分布在大型商场里或者商业圈之内,另一种是新兴的“小而精”的健身工作室,大多开在社区里。这种新兴健身工作室的兴起,对传统健身房的冲击很大,再加上传统健身房之间原本就存在激烈的竞争,而为了吸引客户,健身房往往会选择同样一种策略——打价格战。邢台市桥西区的壹健身健身房已经营业两年。去年夏天,这家健身房更换了法人,为了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它推出了十分优惠的价格。
然而刚刚续卡,健身房就告知会员要进行装修,于是停业两个月。但会员们发现,健身房似乎没有装修的动静,会员倒是一直在招募着。之后,健身房重新开业了一个月,在没有告知任何会员的情况下,突然再次关门。
记者调查发现,壹健身的规模属于中等水平,每月的成本并不算高,可是因为售价太低,很难收回成本。换句话说,壹健身其实早就深陷在了“资金短缺的漩涡”当中,而在这个漩涡里,还有很多健身房在艰难的维持着。为了争夺客户,健身房之间一直比拼谁的价格更低,但是面对高昂的运营成本,健身房只有一个出路,就是不断招募会员,透支未来的钱。
“蛋糕只有这么大”,但谁都想凑进来分一块,恶性竞争的结果就是,健身房关门倒闭。不仅如此,据业内人士说,健身房的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如果没有专业的管理能力,更会加速健身房的倒闭。
3 藏在健身房外衣下的“圈钱真面目”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健身房是由于经营不善,最终关门的,而最恶劣的是,有的人直接靠卖健身卡骗人圈钱。
业内人士说,这样的人通常会租下一间店面,对外声称正在装修,然后开始发售预售卡。湖南长沙一家名为“随时健身”的健身房,就临时租用了场地,招募了上百名会员后,直接跑路了。
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不管是经营不下去,还是故意骗钱的,最终都是被消费者买了单,这花出去的钱,想要再讨回来,似乎比较难。为什么健身行业会出现这么多这样的事呢?
那么开一家健身房有多容易呢?记者以创业者的身份,来到了石家庄市裕华区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咨询。
记者了解到,健身房不需要经营许可,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就可以营业。规模小的可以个体经营,规模大的,只要股东在三人以上,就能成立公司。
那么在健身房营业期间,都会有哪些监管呢?
健身房准入门槛和退出门槛低,只剩下老百姓的维权难度高,但是反过来想,正像大伙儿说的,是不是正因为维权难,才给了一些人可乘之机,可以肆意敛财,让健身行业变得更加混乱呢。我们盼望着,对健身行业能有更全面更细化的监管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更安全、更安心的去健身房里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