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衡水市饶阳县五公镇全力筑牢乡村和谐法治基石)
本报讯(崔佳栋、田利帅)“法治乡村”创建工作以来,衡水市饶阳县五公镇积极行动,坚持把“法治乡村”创建作为加强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的一条主线,作为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的有效抓手,整合资源、强力推进,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强化领导,全面推进。该镇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副职任副组长的“法治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工作开展;制订出台了《五公镇“法治乡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对责任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明确专人,一抓到底;各村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坚持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村“两委”干部各负其责协同抓,本村党员带头执行、带头学习。同时,他们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促进村委会依法行政,村务依法决策和农村依法治理;结合各村实际,制订了村规民约等制度,绘制法治文化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村民,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同时,各村以创建平安、文明、和谐家庭为目标,评选了一批平安家庭,促进村民文明守法。
因村制宜,打造特色。该镇充分发挥各村资源优势,打造区域特点、特色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的法治乡村品牌。一方面,在规划设计上遵循“法治、平安、和谐”的理念,注入大量的法治元素,通过富有美感的造型、装饰等艺术视觉手法,把法治思想理念融入到各村建设中去,让村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意识,营造法治氛围。另一方面,各村根据自身特点创新思路和方式,打造了颇多亮点。五公村借助耿长锁纪念馆教育基地平台,将法治元素与耿长锁精神完美结合;园子村以打造千亩葡萄采摘园和设施蔬菜葡萄万亩生产基地为契机,将法治元素融入到园区环境打造中;北官庄村和邹村结合工业特色建设法治广场,通过生动趣味的卡通形象和标语将法治知识宣传到每一位村民心中;通过街道路灯进行普法宣传的杨各庄村和在灯笼上印制法治宣传标语进行生活普法的贾张保、西张保等特色连片村,同时勾勒出了一道道清新、靓丽的法治风景线。
统筹兼顾,抓好结合。与扫黑除恶相结合。该镇把“法治乡村”建设作为扫黑除恶的长效机制,强化线索摸排和打击力度,始终保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除恶务尽”的高压态势,并加大宣传力度,在做好常规宣传的同时,组织镇司法所人员到各村进行普法讲座,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普法宣传,提高了群众对扫黑除恶知识及法治知识的认知。与信访维稳相结合。针对目前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用法意愿低等现象,该镇在加强法治宣传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健全村级综治中心,由一名村班子成员任综治中心主任,主管民调、治保、信访等维稳工作,及时受理并快速调处矛盾纠纷,确保矛盾不出村。与移风易俗相结合。该镇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的有利抓手,加大对陈规陋习和不文明行为的规范治理力度,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通过完善村规民约等方式,积极推行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等新风尚,加强了乡风民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