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泽军今年65岁,是固安县渠沟乡北罗垡村村民。他的弟弟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长期卧床。高泽军辞掉工作,38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弟弟。他先后荣获廊坊市道德模范、最美廊坊人等荣誉称号,《固安县好兄嫂精心照顾瘫痪弟弟38年》《固安哥俩兄弟深情 哥辞工务农照顾瘫痪弟38年》等多篇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刊发。
高泽军家兄弟姐妹7人,他排行老五,高泽民比他小7岁。高泽军13岁那年,父亲病逝,家庭重担全部落在母亲身上。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正读小学二年级的高泽军辍学了。
1976年秋天,高泽民参加生产队劳动,带着汗跳到水里冲凉,然后接着打麦子,打麦机的风扇直吹他的腿。第二天,高泽民感觉腿特别疼,只能用脚尖走路。家人将村医找来,说是受了风寒,开了点药。因家庭贫困,高泽民也没太在意。不料,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渐渐恶化了。1978年秋,高泽民无法走路,家人将他送到医院,经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骨关节粘连。年仅20岁的他彻底瘫痪在床。
弟弟病倒时,高泽军正在固安县鞋厂上班,是集体企业的合同工,一个月工资是31元5角。看到活泼好动的弟弟只能躺在炕上,高泽军心里特别难受,其他兄弟姐妹都在外地工作,照顾弟弟的担子就落在他和母亲身上。工作之余,高泽军到处求医问药,带弟弟到北京治疗,但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母亲岁数越来越大,照顾弟弟越来越吃力。1986年,高泽军瞒着妻子找人代写了辞职申请。由于他是骨干,厂领导没有答应。不久,高泽军找人代写第二封辞职申请,诚恳表示回乡是为了照顾弟弟。厂领导被感动了:“你先回去照顾你弟弟,等他病好了再回来,厂里给你照发工资。”
高泽军回到家,三个月过后,他发现弟弟不可能康复了。于是,他坚定了辞职的想法。这次他没有瞒着妻子,而是请妻子代笔写辞职申请。妻子很了解他,帮他写下第三份辞职申请。就这样,高泽军边种地边照顾弟弟,由旱涝保收的工人变成了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民。
1995年以前,高泽民还能坐轮椅,之后便卧床不起了,翻身困难,连嘴都张不开,最后只能吃些流食。2000年,母亲因脑出血去世。母亲临终前,高泽军向她保证:“您放心,有我吃的就有他的。”
母亲不在了,为了不让弟弟孤独,高泽军一度搬到弟弟屋里,晚上睡在他身边,端水送药、喂饭,高泽军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为了防止长期卧床肌肉萎缩、生褥疮,高泽军每天都要给弟弟不断翻身、按摩。每次给弟弟翻身,他都要一手按着炕沿,一手翻转弟弟的身体,腰伤疼得他直冒冷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北罗垡村距离岳父家不过几十里路,为了照顾弟弟,高泽军13年没去过岳父家一趟,都是妻子自己回娘家。“他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拉尿,挠痒痒都是我帮,实在走不开。”高泽军说:“照顾弟弟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有时睡着觉,会突然惊醒:弟弟怎么样了,有事没事?”高泽军精力放在弟弟身上,家里的事、地里的活儿都压在妻子身上,但妻子从没有怨言。有人问高泽军,照顾弟弟这些年累不累?有没有后悔?他说:“兄弟之间,付出多少都是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