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直播软件,张洪波熟络地和他的“老铁们”聊着天:“你们吃过饭没?今天咱们讲怎么串‘福’字水晶装饰链。”……进驻南皮县残联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以来,在电商工作间直播成了他每天最开心的事。在网络上,网友们喊他“励志哥”,纷纷为他独立做事、笑对人生的乐观态度点赞。
励志哥 张洪波
巧手遇编织,生活现转折
张洪波是南皮县黄家洼人。在偶遇编织之前,生活好像并不打算善待他。因小时候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他不得不每日与拐杖为伴。别人走一步路,他得走上好几步才能赶上。但他没有因此消极,反而坚强地在荆棘般的生活中开辟出生存之路。
“叮叮叮叮叮……”凌晨5点,闹钟又响了。张洪波闭着眼把闹钟关掉,想着再睡一会儿,犹豫中却还是起身收拾好。
外面一片漆黑,一呼气便看到白花花的雾,他把围巾向上提了又提,才骑着摩托出发,目的地是周边的集市。
“那时候,就是赶集卖枣。”张洪波回忆道,“七八十里的地也都跑过,冬天的风吹得像刀子,开慢了受罪,开快了剌得更难受。”别看这样终日风吹日晒,可换来的生计也就勉强糊口。
希望的曙光,出现在2007年。受够了奔波之苦的他去南皮县残联寻找其他出路。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计划中,手工编织击中了他的心思。
“咱有双巧手,做编织如何?”说干就干。那时,泊头市北方绣花厂、沧州市育英学校正在做外贸出口,在残联的帮助下,张洪波做起了订单加工。
刚开始,张洪波的双手并不怎么听使唤,一条围巾就得织好半天。100条织好的围巾被送走后,他又欢喜又激动。然而,这100条围巾中,却有90条因不合格被退回。
像是被泼了一大桶冷水,张洪波苦笑道,“打击特别大。”可倔强的他并没有因此放弃,每天反而更加努力钻研。
然而,加工产品每件提成也就几块钱,虽然不复往常辛苦,但生计还是难以维系。和家人细细考量后,张洪波决定“自立门户”,创出自己的品牌。由此,张洪波正式开始了巧手编织的创业致富之路。
张洪波向网友展示自己手工编织的工艺品
创业自奋进,网上辟销路
一个个小珠子,摇身一变,成了浪漫的水晶帘、华丽的公主包;一团团毛线,在张洪波的手里走上一圈,又变身成暖洋洋的毛衣、各式花样的拖鞋。在张洪波和家人魔术般的巧手下,还诞生了披肩、枕巾、中国结等手工品,更有甚者,一个星期就翻出新的花样。
在他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用毛线勾出的拖鞋。整洁利落的鞋面上,一个喜字可爱又精致。这拖鞋看起来硬挺挺,穿在脚上却软柔舒适。
“这块,多加几针,喜字就出来了。”张洪波解释道,“不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得费心思。”对于产品的研发,他笑着说:“就是几个人坐在一起琢磨,多琢磨几回,多交流,新的样式就出来了。”
产品可以“天马行空”,对于销售,张洪波却有自己的打算。听闻南方嫁娶有赠送娘家人手工拖鞋的习俗,2015年,张洪波在淘宝成立了店铺,不再拘泥于本地市场。
但由于对网店推广缺乏经验,半年后,网店才有了“开门红”。本着做好产品、诚信服务的原则,拖鞋有穿着不合脚的,张洪波便免费做给对方,直到顾客满意为止。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单,便有了第二单、第三单,最好的时候,他的网店日销售额能达到1000多元。
随着直播软件的兴起,张洪波还利用快手、火山等平台给产品录制小视频,多渠道宣传自己的产品。
现在,每天坐在屋子里,免去风吹日晒,靠一双手,张洪波的月收入便达到了4000多元。
张洪波利用手机直播水晶装饰链制作
免费做培训,带动更多人
来到南皮县王寺镇陈官屯村,刚进胡凤霞家,张洪波就红了眼眶。为了迎接张洪波,胡凤霞正靠着小板凳一步一步地打扫院子。
40多岁的胡凤霞本就残疾,一家只靠丈夫一人跑货运维持生计。然而,她的丈夫不幸在一次车祸中全身瘫痪,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而张洪波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咱日子过得好些了,也想着把这项技艺传给其他残疾人,大家一起致富。”
一线一勾,张洪波教得认真,胡凤霞学得也认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现在,胡凤霞已能独当一面,做出的串珠公主裙尤其精致。她的月收入,也攀越了3000元的“高峰”。
如今,经由张洪波培训过的残疾人已有100多位。
带领大家更快更好地致富,张洪波的脚步停不下来。去年,经朋友介绍,张洪波去到北京一家手工品公司学习,这家公司的产品销量一直在“天猫”名列前茅。20多个房间,每屋都有两台电脑,40余人负责推广、营销,一下子让张洪波看到了差距。不仅如此,这家公司每星期至少更新3个花样,速度之快更让张洪波吃惊不已。在洽谈中,张洪波的手艺也俘获了公司高层的心。
“做手工品我们在行,做营销你在行,合作如何?”没想到,对方也正有此意,一拍即合。不久后,一个手工艺品生产基地将在南皮落成,届时,至少可带动20个残疾人就业。为了避免重蹈“有活干、钱少赚”的老路,张洪波还专门与合作伙伴谈成协议,约定保障每人每月至少可收入2000元,将利益为大家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