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四代传承旗袍情怀 弘扬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贾明蕾/文 张泰源/图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匆匆,莫要等到年华已逝才想要体验青春。
王明明说:“从小到大的愿望无数,随着身心的成长,每一年的愿望也不一样。但自从接触到旗袍,了解到关于我国女性对旗袍的‘情有独钟’,不自觉中,就把旗袍当成了自己日常的服饰。”
作为一个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播者,王明明激动地说:“希望我做的旗袍可以走向每个人的心里,把中国的传统服饰继续发扬光大。”
新闻回顾
王明明,旗袍设计师,制作手艺是从祖上传下来,到她这里已是第四代。王明明的妈妈王大爱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了王明明,希望女儿可以把中国传统服饰发扬光大。
旗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而旗袍,似乎成了每一个爱美女性内心最柔软的梦。2018年3月13日《王明明:四代传承“旗袍情”》的一篇报道刊登后,让不少钟爱旗袍的女性更深地爱上了中华传统文化。
多年来,在霸州市胜芳古镇,这里的人们延续着逢年过节、家有喜事,女性们身着旗袍盛装出席,已经成了一道风景线。
今年38岁的王明明却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经营着自己的“大明旗袍”,整日里与旗袍打交道。王明明介绍说,旗袍的制作手艺都是从祖上传下来的,到她这里已经是第四代。王明明的妈妈王大爱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了自己的女儿,希望她可以把中国传统服饰发扬光大。
从春到冬,一年四季的旗袍款式,在她的店里都可以找到。旗袍样式虽多,但王明明始终坚持着对传统手工艺美学的追求。她说,纯手工缝制的旗袍,每一针都有讲究,针与针之间的间隔都要相同等距才行。随便拿起其中的一件旗袍,细看其缝边工艺,无论是一道边两道边的缝制,都无不突显出其细节之美。
旗袍制作手艺是由妈妈传承下来的,王明明的女儿今年也17岁了,她希望这个传统手艺能继续传承下去。王明明说:“我和我的女儿也探讨过这类问题,女儿也想继承这份手艺,目前她还在上高中,已经有自己的想法,挑选了几个学习服装方面的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