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泰源 文/图
谈及未来发展,司亚新表示:“目前玳瑁已经被列入濒危保护动物,不得捕猎。近年来,我寻找到了玳瑁的替代品,主要从事仿玳瑁雕刻。但我们会保留这种技艺,不让它被历史带走。”
前不久,许晓芳刚刚结束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进修学习,这对她创作脱胎漆器非常有帮助,“今年走出去参观的次数多了,与同行业的交流也多了。搞艺术要研究市场、打造品牌,与国际和时尚接轨。非遗既要保持传统手艺又要创新,这样才能长久。”
许晓芳和司亚新表示,希望等企业平稳运行后,集中研发廊坊文创产品,让廊坊非遗登上更广阔的平台。
新闻回顾
在廊坊民间工艺美术界,许晓芳和司亚新是一对羡煞旁人的“非遗夫妻”,他们都出生于1970年,跟随同一个师傅学习雕刻,后共同创业,钻研新技法。如今,妻子是省级非遗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丈夫是市级非遗玳瑁雕刻技艺传承人。
许晓芳出生于永清县别古庄镇的一户农家。初中毕业后正逢后刘武营雕刻厂新厂招工就赶紧报了名。
参加工作后,许晓芳与同为刘武营雕刻厂的司亚新正式拜杨恩奇为师,学习雕刻技艺。一个开朗直爽,一个儒雅随和,许晓芳和司亚新虽然二人性格不同,却十分默契。1989年,他们因传统手艺结缘走到了一起。
1993年,许晓芳夫妻俩在家中开了一个小作坊,招工人、带徒弟。30年来,许晓芳夫妻俩将一个小家庭作坊发展成廊坊市珍艺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夫妻二人一个管设计生产一个跑市场,一边生产角质工艺品,一边钻研玳瑁雕刻和脱胎漆器髹饰这两种技艺。2016年,他们的技艺都入选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中。2017年,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名录中。
现在,除了企业负责人,许晓芳和司亚新还有其他社会职务,包括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者协会副会长、廊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等。
为了传承非遗,继承师父的遗志,从2014年开始,在廊坊市广阳区残联的配合下,他们开设了两期雕刻学习班培养残疾人,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将手艺传承下去。2016年,他们创办廊坊市珍艺职业培训学校,把廊坊非遗的交接棒传递到年轻人手中。如今,公司所在地已经成为河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