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8, 我们的城市有温度)
2018, 我们的城市有温度
如果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开心事、困难事,或者您对某事有何看法,都可以通过热线电话2044466或2014126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内容精选后将刊登在《市民议事厅》栏目中。同时,您也可以通过关注廊坊都市报官微:lfdsb20130102、廊坊都市报新浪微博,并在留言区畅所欲言。
城市,以人的宜居和乐居为旨归。狭义来说,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并非取决于有多少现代建筑、人文景观,更在于它让人感受到的舒适“温度”。有温度的城市,值得人们为之向往、为之逗留、为之奋斗,这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珍贵的软实力。
12月28日,廊坊都市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弃男婴“小十八”迎满月礼,看完想哭》的微信,讲述三河市河北燕达医院新生儿科为被弃男婴举办特殊满月礼一事。微信一经发布,市民、微友纷纷通过微信、微博留言,拨打本报热线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想,本报特摘录其中部分内容——
市民张先生:“今年以来,一直关注廊坊都市报公众号,从之前的《一条工单开启“亲情直达”之旅!36名留守儿童与父母霸州团聚》《1岁男婴车祸中幸存,多方爱心接力救助》到《66岁的“儿子”40岁的“娘”!廊坊有这样一对特殊的母子!》《泪目!廊坊这位女教师带着重病丈夫上课,感动所有人!》再到这条《被弃男婴“小十八”迎满月礼,看完想哭》……咱廊坊人热心、善良、心怀大爱,给了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网友“一生里的某一刻”:“这场特殊的‘满月礼’看得我热泪盈眶。人与人之间本就该少些冷漠,多些关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城市文明,一定能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
微友“君陌”:“每个人都不该是‘城市温度’的旁观者,而应该做让城市升温的主体。放眼我们身边:公共场所新增母婴室,社区设立‘长者食堂’,公交车座铺上坐垫……看似细微的改变,但这个社会之所以能如此温暖,关键就藏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
市民赵女士:“为捡到孩子的人、救护孩子的人、善待孩子的人、报道这件事的人点赞!”
微友“于小衫”:“能在这种冰冻的天气里读到这样的故事,既心酸又温暖!感谢记者的呈现,希望‘小十八’从此一直被善待!”
微友“展颜”:“‘小十八’,能平安降生本就不易,幸运的是,你遇到一群这么好的人。人间值得,愿你喜欢!”
市民刘聪:“希望尽快看到后续报道,希望孩子能有新的归宿,往后平安快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市民李女士:“真是惋惜,多可爱的小家伙啊!希望‘小十八’能有一个好归宿,前程似锦。”本报记者 崔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