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担当干劲,卸去基层干部不必要负担,中央多次出台文件。然而,半月谈记者在湖南郴州等地调研注意到,目前基层干部中以庸政懒政为能,将负担与干劲一并卸掉的风气也在抬头,“推手式”“摆拍式”“二传手”“等上岸”“四类干部”颇有市场,凸显不良苗头,亟待有效治理。(12月11日半月谈)
“四类干部”指的的是:“推手式”干部,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好的办法就是拖。“摆拍式”干部,只做样子刷存在,撸起袖子不干活。“二传手”干部,决策推给上级,责任推给下级。“等上岸”干部,规避风险,坐等安享人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拖、演、推、等。这几类干部以庸政懒政为能,在“四风”问题上表现出了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官僚主义。这样缺乏担当、热衷慵懒的不良干部作风亟待有效治理。
“四类干部”的作风问题源于以下原因:一是责任意识淡薄,能力素质不足,部分基层干部存在守摊子、混日子的思想,不求上进、墨守成规,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有的基层干部则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不会作为。二是隐性收入落差大,出路遭遇“天花板”,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灰色收入及各类隐形福利的减少或消失,收入分配秩序的日益规范化,习惯于“得实惠”“捞好处”的部分干部在“权力瘦身”中出现了较大的心理落差。同时,由于基层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很多干部认为社会财富增长与自身收入增长不成比例,在处理政商关系时看到体制内外的巨大收入差距,更加剧心理失衡。一部分干部既不甘收入缩水,又怕踩到红线、违纪违规,于是把守规矩与干事创业对立起来,认为“干事未必有好处,犯错必定没前途”,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庸政懒政。
对待“四类干部”,除了要对其思想上加强教育、行为上细化监督外,更重要的是完善干部约束激励机制。一是健全干部考评制度,合理设置考评指标。进一步明确划分“有为”与“无为”界限。二是扩大考评参与面,进一步推进评议全过程多元参与,在考核结果运用方面,突出激励惩戒的效果。三是对于懒政行为加强问责。四是从制度上进一步改善同工不同酬问题。(乔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