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冀州区西王镇将精准扶贫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积极探索产业就业扶贫新路径,全面拓宽农村贫困群众增收创收新渠道,通过在资金扶持、就业扶持和兜底保障上多点发力,力促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
在资金扶持上,实施“一补、一贷”增收一批。该镇全面落实农业种植领域的资金帮扶政策,按照“农业种植增收一批、‘政银企户保’帮扶一批”的工作思路,积极创新资金帮扶新途径,进一步深化种植结构调整,着力推广中药材、小杂粮等经济作物种植,助农增收。其中,对种植中药材的贫困户给予500元/亩生产性奖补,涉及20户96亩,补贴金额达4.8万元;对种植优质小麦的贫困户助300元/亩的的补贴,涉及762.77亩,补贴资金达23万余元。同时,该镇孩积极抢抓国家对非贫困县放开金融扶贫政策的机遇,让有养殖基础和意愿的贫困户,通过“政企银户保”贷款,与重点养殖企业以托养方式开展合作,最大限度增加贫困户收入水平。
在就业扶持上,实施“一岗、一业”吸纳一批。为切实提高农村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该乡按照“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吸纳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的就业帮扶思路,切实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增收。其中,在依托“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就业方面,该镇在西王庄村大唐制衣公司、东吕津村服装厂建立扶贫车间2个,在西吕津村建立扶贫工厂1个,通过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安排50余名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就业或在家代工就业。在乡村公益岗位安置方面,该乡通过设置保洁、治安巡查、环保巡查等乡村公益岗位,安置贫困户30余人,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余元;通过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帮助4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自谋职业。
在兜底帮扶上,实施“一兜、一养”保障一批。该乡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着力抓好各项社会帮扶政策的落实,确保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兜底救助”。其中,对无生活自理能力、无亲属监护照顾、又暂时达不到特困集中供养政策条件的“三无”贫困户实行提前集中供养;在医疗扶贫方面,着力优化流程,深化“一站式”报销结算,确保贫困群众就医费用应报全报、应报即报,最大限度缓解贫困群众就医压力;在保障住房方面,严格按照农村危房改造标准,将符合改造条件的危房改到位,确保让贫困群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该镇还把扶贫光伏发电项目作为贫困户的基础保障性收益,对无劳动力、无其他就业增收可能的贫困户在政策上予以重点帮扶。截至目前,全镇共安装光伏发电装置441千瓦,全年人均收益可达1000元以上。(特约通讯员 樊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