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日前在昆明举行,运河区新华小学25名学生组成的“happy动”啦啦操精英队技压群芳,“花球”和“技巧”两个项目均获冠军
在刚刚过去的“2018—2019年全国啦啦操联赛”中,新华小学“happy动”啦啦操精英队25名队员身着艳丽的服装、手执金色的花球,将娴熟的技巧与动感的旋律相结合,展现出阳光自信的风采,赢得了场上评委的一致好评,并最终斩获了“花球”和“技巧”两个项目的冠军。
虽然比赛时间只有短短几分钟,可为了这几分钟,队员们没少下功夫。从陌生到熟悉,从害羞到自信,她们用努力和汗水,将自己的童年装饰得闪耀夺目。
从陌生到熟悉——
“我的队友绝对不会把我摔下来”
谈起最爱的啦啦操,“happy动”啦啦操精英队的傅靖涵、张誉文、付银涵、王一然这几个小姐妹打开了话匣子。
“有一次,我在学校里看到几个同学在练习啦啦操,那些‘叠罗汉’、抛接的动作,我只在电视里见过,感觉太神奇了。原以为这么高难度的动作只有大人能做,从没想过我们小孩子也能完成得这么棒。”队长傅靖涵告诉记者,她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啦啦操。
“当时,妈妈不小心把我的报名表给洗了,我还哭了呢。”副队长张誉文害羞地笑道。付银涵也表示,为了让家人同意自己练啦啦操,她一直默默努力着。
通过努力,她们最终成功入选“happy动”啦啦操精英队。然而,面对高难度的技巧性动作,这些零基础的队员犯了难。练习“技巧”项目,需要3到5名队员像叠罗汉一般搭成一个“架子”,位于顶端的队员叫“尖子”,位于底部的则称“底座”。张誉文坦言,当初练习时,她差点放弃。
“因为当‘尖子’,我还磕掉了一颗门牙。”张誉文告诉记者,一次“搭架子”时,她没站稳,一下子就摔在了地上。看着磕掉的门牙,她当时想到了放弃,是老师和队友的鼓励让她坚持了下来。
“第一次练习抛接的时候,我特别特别害怕,指导老师赵丽君安慰我说‘一旦成功了,你就知道有多好玩’。”张誉文回忆说,“果然,当被抛到空中的那一刻,我开始爱上了这个项目,并且相信,我的队友绝对不会把我摔下来。”
几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傅靖涵、张誉文,还是付银涵、王一然,都已经从站在“架子”顶端紧张不已,变得越来越从容自信。张誉文说:“后来,我也成了‘底座’,便更懂得如何保护‘尖子’,这都是我从队友身上学到的。”
从紧张到自信——
意料之外的全场最高分
在这次全国啦啦操联赛赛前集训的日子里,“happy动”的队员们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赶到学校训练,一直练到晚上八九点钟。除了吃饭、喝水、上厕所,她们几乎一刻不停。练习中,付银涵和王一然还挫伤了手腕,两个人打着绷带完成了赛前准备。
这次参赛,最小的队员才上一年级,因此,身为队长的傅靖涵要反复提醒这些新队员——千万不要掉花球、忘动作、出界,就像老师曾经叮嘱自己那样。
当“技巧”项目表演完,裁判宣布她们的分数是597分时,所有队员拥抱在一起,欢呼雀跃起来——那可是全场最高分。接着,傅靖涵、张誉文、付银涵、王一然再次出场,她们要兼项,和其他队友一起表演“花球”项目。
然而,由于对比赛规则和比赛场地不熟悉,尽管傅靖涵一再提醒,低年级的队员们还是不小心出界了。裁判宣读成绩时,她们都有点紧张。当听到“得分387分”时,队员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似的,一下子蔫了。“才387分,跟之前‘技巧’项目的分数差距太大了。”和大家一样,王一然也对这个结果感到失望。
看到大家愁眉不展,在场的德育副校长孟蕊宽慰道:“不同比赛项目的打分标准不一样,咱们不一定是低分,打起精神来。”果不其然,当裁判宣读完最后一个队伍的分数时,大家才意识到,她们是最高分!
就这样,“happy动”啦啦操精英队在春城昆明成功斩获了双冠军。
从兴趣到梦想——
“我要付出比别人多10倍的努力”
从2013年起,新华小学将啦啦操纳入校本课程,并选拔出一批又一批有潜力的学生组建成“happy动”啦啦操精英队。短短几年时间,“happy动”啦啦操精英队几乎横扫全国各大赛事,每次出战必能载誉归来。2017年,新华小学被评为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新华小学“趣多啦啦操俱乐部”被全国啦啦操协会授予河北省第一个全国啦啦操七彩星级运动员考级中心。
如今,每到大课间,新华小学的学生们都会在操场集合,伴着动听的旋律跳起啦啦操。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学生们也感受到了运动的乐趣。
新华小学校长许建立告诉记者:“啦啦操是学校众多校本课程之一。我们想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来培养学生们的乐感、动感、美感等素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外出比赛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使学生在比赛中成长。”
“啦啦操对我来说特别重要,”采访中,傅靖涵说,“我的梦想就是以啦啦操为特长考入浙江大学。因此,无论是练习还是学习,我都要付出比别人多10倍的努力。”(记者 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