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河北讯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过去6年。6年来,这一倡议不断深入实践,给沿线各国带来了深刻变化。秦皇岛三农现代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农机械)正是这一深刻变化的参与者、见证者与受益者。
三农机械是一家专业生产BB肥设备、智能配肥机、机器人码垛设备的民营企业。这里是国内第一台智能培肥机的诞生地,正是这家企业催发了国内智能培肥机制造业。早在2013年,这家企业的产品就已占据了国内市场50%以上的份额。
公司董事长张竹介绍说,“作为一家农机制造企业能占据全国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几乎就已经很难再做大了。当时,我们就感觉在国内市场施展不开了。”
而笔者注意到,三农机械2013年订单额为1000多万元,2018年1-11月份订单额却达到了5000多万元。六年的时间里,年订单额增长了5倍。
对于笔者的疑问,张竹给出了答案——这一结果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资源禀赋好,市场潜力巨大。
对于这一点,张竹有着切身的体会,“我们公司自2013年起开始布局国际市场。6年来,取得了不错的业绩。目前,我们的产品出口包括‘一带一路’多个沿线国家在内的27个国家和地区。国际订单额占总了公司总订单额的三分之一强。”
三农机械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成绩得益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国家层面的良好合作。
公司服务部员工王兵曾作为公司的售后服务员在塞尔维亚共和国工作四个月。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地人对我们非常好。有一次我发烧,当地的企业方驱车一百公里送我去医院。在塞尔维亚也能吃到中国菜,有家乡的味道。”
与王兵不同,公司董事长张竹的深刻感受更多的来自于商务合作方面,“我们曾参加过国家农业部组织的活动,随团出访过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为我们提升国际知名度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同时,目前,我们大部分国际客户所在的国家都有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这为我们与客户之间开展深入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进军国际市场也带来了很多挑战。“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宏观策略正在慢慢发力,促使微观个体积极改变以适应“大势”。
作为个人,公司售后服务员工王兵现在每天早上都要抽出一个小时学习英语。这是他自塞尔维亚回国后的最大变化。他解释说:“在国外时,遇到的第一道坎就是‘语言关’。通过翻译来沟通交流总是不如直接交流方便。练好英语,以后出国,沟通交流就方便多了。”
作为企业老总,张竹则在酝酿更多的措施应对挑战。他说:“我们正准备聘请专业的俄语翻译和专业的英语翻译。目前,我们的国际客户有很多使用的是俄语。普通的英语翻译也不懂我们业内的专用术语,必须要专业的英语翻译才行。同时,我们也积极筹备设立国外办事处,这样更为方便的为国际客户提供服务。”
而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也培养出了张竹的国际视野。他说:“我们在给国际客户提供智能培肥机时,发现他们所用的化肥50%也需要从中国进口。我们计划未来进军产业链条的下游——化肥生产领域,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
顺大势者方能赢得未来。“一带一路”倡议方兴未艾,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三农机械在顺应大势,积极作为,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方面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旋若飞 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