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王明明:华彩霓裳 惊艳时光)
霸州市胜芳镇的王明明经营着一家旗袍店,制作各类传统和改良旗袍。今年8月,在第十三届河北省七夕情侣节“寻找今日织女星”活动中,她被评为“巧女星”。她的作品受到更多人关注,并走上了京津冀非遗展秀场,演绎传统东方韵味。 身着酒红色香云纱立领对襟中式套装,纤纤玉手飞针走线,阳光洒落绣架前,当她抬头微微一笑,温婉、典雅,宛如画中人。这就是王明明给人的第一印象。 与美结缘 浸润在年少光影里的梦想 “小时候就爱看母亲做旗袍,觉得特别漂亮。”王明明笑着说。她的母亲王大爱年轻时也是远近闻名的巧手。耳濡目染,王明明从小就喜欢传统手工服饰。而她最喜欢的,就是旗袍。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公主梦,而她的梦里不是洋娃娃,而是五彩的布料和各式各样的旗袍。每当母亲做旗袍,她都会在一旁观看,有时还会提出自己的观点。母亲惊讶地发现,这个小女孩对美有着独到的见解。鉴于女儿的“天赋”,母亲便将手艺悉数传给她,希望她将中国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下去。母亲做衣服剩下的边角料,王明明都会拿过来做成“旗袍”。比例不对称,针脚不整齐……那些问题多多的作品,是王明明梦想的开始。 16岁,王明明到天津一家服装学院系统学习旗袍制作技艺。学成归来后,在家人的资助下在古镇创立了“大明旗袍店”。最初需要母亲的指点和帮助,但两三年以后,王明明开始独当一面。 胜芳是一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古镇,传统习俗保留较好。每到过年或有婚嫁大事,当地的女性无论是新嫁娘还是宾客,都会穿旗袍以示隆重。因为精湛的技艺和新巧的样式,王明明的旗袍店在胜芳有了名气。 匠心传承 一抹倾国倾城的东方韵致 走进王明明的旗袍店,仿佛置身于艺术品展览馆。一件件制作考究、用料精良的旗袍无不展示着东方韵致。无论是端庄华贵的京式旗袍,还是简洁淡雅的海派旗袍,王明明都能“手到擒来”。 每隔一段时间,王明明都会到苏州挑选布料。“这是桑蚕丝,纯色加刺绣,更能体现女性的柔美。这是丝绸,适合做传统旗袍。要不断接收新的信息,才能引领时尚。”她一边摆弄着布料一边介绍。 为了帮助顾客完成“穿旗袍”的梦想,她常常设计裁剪到深夜。无论是高矮胖瘦,年轻或是年老,王明明总能帮她们做出合身的旗袍。大家口口相传的好口碑也吸引了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顾客慕名而来。“‘传统+时尚’是永远的潮流,我们在引领潮流的同时,弘扬了传统服饰文化。”现在对于王明明来说,做旗袍不仅仅是完成儿时的梦想,更是传承和创新。她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穿上旗袍,展现东方女性的魅力。 堪当“巧女” 秀场里古韵丰盈的中国情结 今年5月,王明明受邀参加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部组织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习培训”,她设计的旗袍获得了极高评价。在河北省七夕情侣节上,她又被评为“巧女星”。 在今年9月举办的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联展暨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上,王明明受邀在非遗服饰秀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六件颜色款式各异的旗袍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一件夏款宝蓝色立领旗袍上绣着典型的中国吉祥图样“凤穿牡丹”,一行一动间,流光溢彩,演绎着古韵丰盈的东方情结。 “旗袍不仅是服饰,更是凝结着中国文化和智慧的形象符号,代表着中国女性的端庄秀丽。用传统技法制作旗袍到我这里是第四代,我要把它传承下去。”王明明有了新的梦想,要登上更大的秀场,让更多人看到这无与伦比的东方美。 作为一名80后女性,王明明独立果敢,在改革的浪潮中初心不改,在引领时尚的同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为她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