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是最好的底牌
文/党理家常
当今社会,做清官既是老百姓对官员们的迫切期盼,更是执政党对干部的根本要求。但做清官并非易事,需要大智慧。笔者以为,做清官的大智慧首先体现在“清净”的拿捏上。
近些年来,一大批曾经权倾一方、显赫一时的“政治明星”们纷纷沦为阶下囚。现实足以表明,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一旦脱离了干干净净为民办事的基本原则,再强的本领、再高的功劳、再大的抱负,也只能化为泡影。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当官的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自身必须清正廉洁。南宋吕本中在他所著的《官箴》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其中的“清”,指的就是清廉,即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封建王朝的官员尚且知道清正廉洁对于为官的重要性,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指导下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以人民公仆的谦逊姿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中,就要求共产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也就是要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
干净做事是当官理政的底线,一旦脱离了这条底线,就容易出问题。干净就是排在首位的1,才能、抱负等因素都是紧随其后的“0”,必须在有“1”的前提下,后面的“0”才有意义。贪官污吏们政治生命的终结,就是因为他们已经远离了这个底线,做出了为党纪国法所不容的事情来。
“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为名所绊,不为利所羁,以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浩然正气,在新时代做出备受人民赞扬的大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