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水小记者”在青果教育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河北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三内画博物馆。
在活动中孩子们徜徉于内画艺术的世界,在习三大师女儿王伟老师的引领和讲解下,孩子们了解着内画的起源、发展和传承,感叹衡水三绝之一的内画鼻烟壶的博大精深!参观中,小记者们认真聆听,用心记录,就连刚刚三年级的小朋友都会做笔录!
在采访环节,孩子们更被习三大师的学艺和创业艰辛所吸引。个个认真参观、侧耳倾听,大师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益求精的潜心研究;40年来教授弟子众多,引领内画行业近4万从业人员的博大胸怀;以及为我们衡水市文化产业做出的突出贡献都激励着孩子们!
“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越大,自己的成就才越大。”“学习的道路上必须勤奋努力,才能成为高手”……参观采访完毕孩子们述说着自己的一个个成长感悟!
今天上午我们小记者来到习三内画博物馆,采访了王习三老先生的女儿王伟老师。
一进门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艺术字,下面是王老先生指导学生的照片,在这里,王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带我们参观了一楼的卖品区,从小小的项链、吊坠到大大的内画花瓶,从圆圆的水晶球到扁扁的内画屏风,更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是大小不一、材质多样的鼻烟壶。
它们有的采用国画画法,有的是油画画法,还有需要用放大镜观看的微雕鼻烟壶,这些形形色色的工艺品都是由艺术家们用特制的笔、特殊的画法画在不同材质的内壁上的,而开创这冀派技法的创始人就是王习三老先生。
从20岁开始学习内画鼻烟壶技法的王老先生师从内画大师叶晓峰、叶菶祺两位京派先师,他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从1968年收王百川为第一个弟子,至今已影响4万多人从事这一事业。
二楼的一壶八德斋,我们见到了更多作品,有清代帝后像,有中国古代十二君王相。有美国历代总统像,更有很多成为国家外交礼品送至各国首脑的手上,为我国工艺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衡水内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王老先生一生践行孝悌忠义、礼义廉耻、八德之风。用身怀艺术的博大胸襟来诠释着“身润八德,志潜一壶”的优良品质,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何雨萱
内画鼻烟壶的常见题材有山水、花草、人物、肖像,其中肖像是最难画的,创作时间最长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清代帝后像》是王习三爷爷第一套系列肖像代表作品。我们看到的内画鼻烟壶经过了选料→设计→开坯→成型→打眼→掏膛→细磨→光亮→内壁磨砂→内画→配盖配塞→包装等工序。——齐霁进入博物馆二楼展厅,摆放了许许多多的鼻烟壶,形状各种各样,里面的颜色五彩缤纷。鼻烟壶有的是用料器做的,有的是用玉石做的,有的是用金属做的,有的是用陶瓷做的……
——白新卓
今天,我跟着青果教育老师参观了习三内画博物馆。
站在门外,我想:好雄伟啊!里面会是什么样呢?
一进门,我就被吸引住了,那各种各样的鼻烟壶,形状各异,五彩缤纷。它们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玉石的,有玛瑙的……我不禁感叹:鼻烟壶的种类好多啊!一楼的产品让我认识到了手绘鼻烟壶的特点:线条流畅、着色淡雅、立体感强和设色耐久。四大内画是:冀派内画、鲁派内画、京派内画和粤派内画等等。
这么漂亮的鼻烟壶是怎么做成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上了二楼,在二楼我知道了鼻烟壶的工艺流程:选料、设计、开坯、成型、打眼、掏膛、细磨、光亮、内壁磨砂、内画、配盖配塞、包装等。
然后我们体验了画内画的过程,我好紧张啊。先把笔伸进去,尝试画一个圆。结果,一画画了个四不像。我就又试了几次,试了四五次都画不好。算了,我还是乖乖学外画吧!
通过这次习三内画博物馆之行,我知道了没有王习三爷爷就没有衡水三绝之一的鼻烟壶艺术,我还知道了许多有关王爷爷的故事,这些让我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