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芳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刺绣技艺。本报记者 张泰源 摄
本报讯(记者 张泰源 杨巍)雕工精致的雕漆技艺、漂亮灵动的北京点翠、香而不腻的肉糕、技艺精湛的飞叉表演……一样样精美绝伦的非遗展品,一道道可口的非遗美食,一个个精彩的民俗表演让人叹为观止,展示着燕赵文化的丰厚底蕴。9月14日,为期4天的“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联展暨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B馆开展,京津冀70项非遗项目精彩亮相。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梁扉出席活动并宣布开幕,市政协副主席张纬东出席并致辞。
梁扉在致辞中说,通过非遗联展,14区市切实发挥了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的优势,让非遗搭台,文化唱戏,大家坦诚交流、集思广益,共同为推进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成果。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互助,积极发挥优势,在文化旅游事业、产业、市场等方面加强合作。
张纬东说,廊坊特色文化博览会自2013年举办以来,充分发挥了展示廊坊文化、培育文化生态的示范作用,已成为我市群众参与性强、形式内容丰富、活动持续时间长、风格特色鲜明、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知名文化品牌。此次活动必将开启京津冀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篇章。
此次活动由“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示范走廊”发展联盟、市文广新局主办,旨在充分整合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合作的平台。展览馆分为燕京八绝展区、传统技艺展区、非遗与文创展区、非遗体验展区、非遗公开课、京津冀京东大鼓书会、京津冀非遗项目展演、非遗与美食、非遗服饰秀、民俗摄影展等,在展览的同时,还有现场的精彩表演和技艺展示。
走进燕京八绝展区,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等曾经一度濒临灭绝的“燕京八绝”传统技艺纷纷亮相,一件件造型精巧、线条流畅、雕工精湛的艺术品,展现出中华传统工艺的辉煌成就和博大精深,让市民目不暇接。
在传统技艺展区,唐山皮影、毛猴、定州缂丝、工艺面塑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展厅一角,京津冀非遗传习体验区,参观者流连在各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展位前,驻足、欣赏、问询、体验……传承人手把手带领观众亲自体验非遗技艺。市民张周说:“带孩子来看非遗展并让孩子体验非遗制作技艺,对孩子在文化积累上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主办方还甄选非遗音乐舞蹈和竞技表演类项目在室外广场展演,通过京绣、粗布、旗袍、胜芳布艺等服饰表演走秀方式,用艺术创新理念诠释“传统工艺+设计力量”。
活动持续至9月17日,期间同时举行非遗公开课、跳蚤市场、民俗摄影展、旗袍服饰秀、京津冀京东大鼓书会等特色非遗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