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基层是年轻干部培养群众感情的“沃土”,是增长经验的“学校”,是锤炼才干的“校场”,是开阔眼界的“源头”。将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作为干部历练的广阔舞台,成为新时代选人用人的一个重要导向。
然而,一些干部却把基层当成了“镀金地”和升迁跳板,下基层成了“走秀”舞台,干工作重“历”轻“练”,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根本达不到历练的目的。这种“镀金”心态,年轻干部不该有,也不能有。
“宰相必起于州部, 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但年轻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属于典型的“三门干部”,既“博学”却又“浅见”,基层就像磨刀石,让年轻干部从思想到行动都经受磨砺;基层又如同练兵场,培养人的才能、锤炼人的意志。因此,引导年轻人多到基层“墩墩苗”、激励各类人才去基层建功立业,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因此,面对当前一些干部存在的“镀金”心态,工作沉不下来,必须加强对干部“下基层”挂职的管理与考核。首先,严把“入口关”,强化正确导向。要突出政治标准,把严“下基层”干部的入口关,强化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严把干部审查关,让“混基层经历”的干部没有市场。
其次,用好“考核棒”,加强监督管理。“镀金”干部不仅伤了基层干部的心,还会破坏公平的选人用人环境,只有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要完善和优化选拔机制,明确奖惩机制,制定清晰的选拔标准,确保选拔过程公开透明,坚决破除“混基层”干部的思想和理念,把“混基层”干部挡在提拔重用门外,让真正能干事的干部在基层待得住、沉得下、干得好。
最后,高举“问责鞭”,倒逼责任落实。要求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镀金干部“假装在基层”等现象,违背了公平原则,伤了基层干部的心,这种“弯道超车”的升迁模式也为干部队伍埋下了长远的隐患,必须从严治理、严厉问责。对“假装在基层”“混日子”的干部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基层不欢迎“混日子”干部,倒逼干部守土有责、有位有为。
年轻干部犹如春起之苗,基层对于年轻干部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基石”。唯有让年轻干部到基层多历练,扎扎实实上好基层历练这门“必修课”,多“墩墩苗”,有目的地为他们搭台子、压担子,才能让年轻干部从“潜力股”成长为“实力股”。(文/曹瑞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