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地扶贫搬迁 搬出“幸福感”点亮“致富梦)
好政策让我生活更幸福了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张琪
“史师傅,看看我这个扫帚这样绕线对不对?”在康保县照阳河镇前照阳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微工厂里,王凤林正用两只手握着扫帚两端,依靠腰间的力量,不停地拽下来绕一圈,再推上去,还时不时地向微工厂负责人史瑞请教要领。
“对,要按照这个方向一圈一圈地绕紧,保证每个扫帚的线圈数都在二十圈左右。”在史瑞的指导下,一把既好看又实用的扫帚成功“出炉”。
今年70岁的王凤林是照阳河镇孔督沟村的贫困户。今年4月,她和老伴搬迁到照阳河镇前照阳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幸福互助院里。她的新房距“扶贫微工厂”仅50米远。
“儿女都到外地打工了,我和老伴都身体不好,能住到幸福互助院里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还能在微工厂干点活,起码生活费不用愁了。”王凤林说,“微工厂”给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留守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闲置的学校房屋成了生财资产,现在村里说致富的多了、传闲话的少了。
看得出,自打王凤林住进幸福互助院,在“微工厂”干活后,满满都是获得感和幸福感。“好政策让我的生活更幸福了。”
“像王凤林这样的贫困户,微工厂里不在少数。他们来这里工作实习期是一个月,工资是1500元,等过了实习期就按一把扫帚1块钱付工资。”史瑞说,目前主要是本村妇女居多,由于村里的男劳力大都外出务工,为了减轻生活负担,妇女们纷纷到厂里干活挣钱,每人平均每天能赚五十元钱。
王凤林所在的“扶贫微工厂”是县政府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鼓励当地一些劳动密集型、手工加工型企业进驻农村开设的。把车间搬到村里,降低了扩大再生产所需的占地、用工、生产等成本,很多环节在“微工厂”就能完成,只需派技术人员到微工厂检查指导就行,非常划算。
“微工厂主要依靠薄利多销,现在销售渠道窄,产品单一,我们还得提高质量,让更多的商家了解、关注我们的产品。”对于“扶贫微工厂”下一步发展,史瑞正在思考如何让农民与市场走得更近,让农民的产品赢得市场的喜爱。
康保县易地扶贫搬迁简介
康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重点支持的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康保县采取多元安置方式及多种扶持举措,确保实现百姓“搬出尊严、搬出动力、搬出秩序、搬出笑脸”的幸福效果。目前,已建成14个集中安置区,完成38个村9283人搬迁;启动了2018年72个村19892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年底将全部完成“十三五”期间110个自然村,29175人搬迁任务。
目前急需得到的帮扶
1、拓宽销售渠道。希望有更多有需要的商家、企业等来购买微工厂产品,提高销量,从而增加贫困户收入,实现互利共赢。
2、引入资金技术。目前微工厂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工厂结构升级,技术提升,丰富产线,提高贫困户技能及增加收入。
3、幸福互助院精神文明建设。希望社会爱心团体、志愿者能积极到幸福互助院与他们交流,丰富老人们的生活,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联系方式
康保县屯垦镇幸福互助院院长
徐学武:15233136918
康保县处长地乡党委副书记
李茂林:13932384528
前照阳河村微工厂负责人
史瑞:13293302888
【专题】跟着党报去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