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二季度全国政府网站抽查结果昨日公布。结果显示,今年二季度,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办信息公开办”)随机人工抽查各地区和国务院部门政府网站441个,总体合格率96%。
互联网大潮之下,政务新媒体如今已成民众与政府沟通的重要方式。政务“官微”、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老百姓有需要咨询或投诉的,敲敲键盘发个帖子,提交上去,得到及时回复,既公开透明,又快捷便民。但一些地方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建设和推广也带来诸多问题,线上政府热情回复,可是却难见下文,没了“回音”,部分政务新媒体下载难、功能不完善,重复建设……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还有损政府形象。
政府网站所承担的显然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传声筒,而是社会公众参与政务运行的重要窗口。给政府网站“瘦身”,关闭“僵尸网站”、“睡眠网站”等不合格的网站,并进行集约化的管理,不但可以可以节约财政支出,整合政府资源,还有利于统一监管,但是网站“瘦身”并不意味着一关了之,关之大吉,数量上“瘦身”,更要服务上“升级”,信息公开的力度不能削减,政务服务不能“缩水”,而且要让政府网站给百姓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政府网站“瘦身”,政务服务不“打折”。对新媒体政务而言,有的地方,网络政务缺少客服维护,只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幌子,对于网民诉求只求有回复,不求有结果。糊弄了上级,安抚了百姓,对于棘手的事情拖一天是一天,哪管百姓热锅上的蚂蚁般的诉求。如果任由其“野蛮生长”,只会像“僵尸网站”一样,沦为“花架子”的摆设。因此,对一些重复建设、运营管理不善的政务新媒体进行有计划的关停整合,通过“瘦身”实现信息的共享,不仅能够避免公共资源的浪费,更有助于政务服务统一监管,提升服务质量。
政府网站“瘦身”,个性模块不“止步”。有时打开一个网站的时候,却发现内容是好几年前的;点开“便民服务”等栏目,不是显示“内容正在建设”,就是千篇一律的重复,政务新媒体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必须下大力气做好自选动作,不能让页面展示变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面对不同的群众诉求更要有针对性地回复,创新模块,为群众提供贴心个性化的服务。
政府网站要在做好“瘦身”的同时,做到服务“不缩水”,有问有答,及时回应、解决民众所“问”,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处理好,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点赞”。(文/曹瑞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