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黑龙江通报了31个窗口服务反面典型,以切实提高作风整顿影响力和震慑力。其中,牡丹江市海林市劳动保障监察局窗口工作人员李勃然坐姿不端正、状态不佳,受到诫勉谈话处理。(7月14日澎湃新闻)
因坐姿不端正、状态不佳被处理,这看似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则作风“大事”。作为窗口单位服务群众就要时刻“在线”,坐姿不端正、状态不佳其实就是上班开小差,是作风“跑偏”。窗口单位出于为民服务第一线,倘若状态不佳、坐姿不正,怎么服务为民?这样的行为就要被问责,并非太小题大做。
“坐姿不端正”背后是衙门作风在作祟,窗口单位的工作人员本应从自身作风建设抓起,提供更便利、更快捷的服务,让群众真正满意、真正舒心,这样更有利于业务工作开展。可是该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坐姿不端正,状态不佳,很难进入工作状态,群众来办事看到,影响不好,也不利于窗口工作人员的亲民形象树立。
这名工作人员“坐姿不端正”,这本身就是作风问题,是对党的纪律和规定的无视,受到惩罚是应当的。“坐姿不端正”折射为民务实的服务意识缺失。群众上门来办事,你却状态不佳,甚至还有干部干脆充耳不闻,这根本就是明明白白的懒得工作、推卸工作和不想工作。这样的办事拖沓“慢作为”,无异于“掩耳盗铃”,倘若自己没有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又岂能高标准、严要求地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
“坐姿不端正”的看点不在坐姿,而在工作纪律、服务意识、群众观念的整体歪斜与无力。群众利益无小事,抓作风建设就要从小事抓起,防微才能杜渐,既然从严要求,就得立地抓起。显然,作为人民的公仆,首先应该把群众放在心中,切实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坐姿不端正”也是一种官僚主义,必须将之彻底清除。同时,我们的党员干部还应时刻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只有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才能将我们的群众路线走的越宽,走的越长。(文/曹瑞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