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湖南省新化县教育局整体搬迁至新化县农村公路局办公。这已是新化县教育局8年之内第二次搬迁办公楼。2011年,新化县教育局从用了20多年的老办公楼搬迁出来后,就没有了自己的办公楼。囿于县财政困难,新化县教育局近150名员工只能临时租用场地办公。而这次的搬迁与县里持续上升的“大班额”现象密切相关。
教育局让出办公楼来办学校,让更多的学生能有地方上课。这样的新闻乍一看上去,彰显出了教育局的执政为民的理念,值得赢得百姓的掌声,但高兴之余更值得深思,“超级大班”何以难以缓解?腾出办公楼办学校更暴露出一种教育的短视,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教育环境,折射出教育资源短缺,对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与尴尬。
教育局让出办公楼来办学也只能解新化教育的燃眉之急,却无法彻底根治新化的“大班额”现象。而综观我国所有教育发展,类似的“超级大班”情况却十分普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政府部门并没有发展教育的长远规划,暴露教育短视。两次让出办公楼来办学校感动之余实属无奈之举,解决“超级大班”现象不能仅仅让出办公楼以解燃眉之急,这无异于只看眼前,不分析长远,试问再有更多生源,教育局还能“腾屋办学”,是不是又会演绎下一轮的“入学难”?
“大班额”的出现,老师都叫不出班上学生的名字,更何谈个性化教学?既然教学质量都无法保证,更有如何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呢?超级大班是高中教育资源短缺的一种折射,这种现象不是新化县独有的。在我省大部分区县,高中办学容量有限,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出现“超级大班”的现象不足为奇,客观的说,新化县作为贫困县,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了不少努力,让出办公楼来办学校,也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教育资源匮乏的严重程度,但是从根源上缓解“超级大班”,单靠让出办公楼是远远不够的,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辞。
教育的发展,只注重眼前,不思考长远,出现危机是必然的。“超级大班”的出现暴露了教育短视,折射出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学校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必须检讨政府部门发展教育的理念,制订长远的发展规划,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资,用知识摆脱贫困泥淖,努力为所有教育营造平等的发展空间,这才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之道。(文/曹瑞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