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面对湖北省监利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问话,县工商局法规科科长匡志华低头承认。匡志华之所以被约谈,是因为他从网上搜索并一字不差照搬照抄的整治“人情风、慵懒症、圈子文化”心得体会文章在检查中被发现。
上级要求领导干部撰写整治“人情风、慵懒症、圈子文化”的心得体会,然而县工商局法规科科长的心得体会却一字不差照搬照抄网上的文章,如此隔靴搔痒、滥竽充数,用假大空形容毫不为过,所谓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既是感受就该有感而发,真情流露,抄袭的心得体会却大行其道,不禁让人疑惑一字不差抄袭而来的心得体会背后,究竟是领导干部们能力水平有限,还是只图敷衍塞责而草草了事呢?
心得体会、总结报告抄来抄去,说明这些干部人云亦云、糊里糊涂,是缺乏担当、作风不实的体现,是完全缺乏独立思考、缺乏审思明辨的行事风格。心得体会本应有感而发,一字不差的照搬照抄,抄袭拼凑,这样的形式主义的文风没有痛点,经验感悟“换汤不换药”,同样的“心得”却不能“走心”体会,你有我有全都有,年年体会愁犹在,如此,很难真正从心得体会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的文牍主义风气,于廉政工作的顺利推进,于干部个人的成长而言,都是不负责任的。
“天下文章一大抄”最后变成天下文章一家“亲”,换汤不换药的心得体会,千篇一律的思想汇报,正是打上了“文牍主义”的色彩烙印,领导干部奉行拿来主义,照搬照抄,如此一来使得心得体会越来越雷同、空话套话越来越多,“腹中空空”的体会大行其道,对待这种形式主义必须拿出较真的态度,挤干水分,拿出干货,照搬照抄的文牍主义自然原形毕露。
领导干部在撰写心得体会时照抄照搬,其实是一种文风不正。文风不正又是工作作风不实的折射,“文抄公”盛行,不仅影响效率,耽误工作,甚至损害了政府形象。如果连自己的心得体会都可以假他人之手进行表达,试问,在具体工作中又怎么能够做到事必躬亲呢?一字不差的复制粘贴,抄来的“心得”又如何能“走心”体会,这样的撰写心得体会不过就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纯属自欺欺人。
一言以蔽之,文牍主义之风必须刹住,领导干部唯有少些官腔套话,多些真话实话,敢较真,多务实,心得体会才不会沦为文字游戏,才能真正“妙笔生花”。(文/曹瑞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