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蔚县秧歌剧《魏象枢》 应邀参加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
树清正廉洁楷模 展燕赵艺术风姿
庆祝建党97周年之际,蔚县秧歌剧《魏象枢》
应邀进京参加“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
由蔚县秧歌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创作的大型蔚县秧歌剧《魏象枢》做为河北省四台、张家口市唯一一台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于2016年6月,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该剧成功塑造了清初蔚县籍名人魏象枢直言谏君、激浊扬清、为官为民、清正廉洁的舞台人物形象。从2017年6月公演以来,各级党政领导、专家以及广大观众给予了“地方特色鲜明准确、艺术表现生动鲜活”、“当代性和现实意义,给人一种社会的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好听好看、充满正能量”“非常震撼”等广泛赞誉。
魏象枢(1617——1687),字环溪,号庸斋,晚年称寒松老人,今河北省蔚县。进士,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书。魏象枢作为言官,敢讲真话,且以整肃纲纪为已任,被史家誉为清初直臣之冠。作为能臣,在平定三番之乱、整顿贪官污吏等方面立下大功;作为廉吏,他誓绝一钱,甘愿清贫;作为学者,崇尚教育,注重真才实学,著述甚丰。后人以“好人、清官、学者”六字,对他的一生进行了概括。特别是魏象枢整饬吏治的思想和刚直不阿的作风对形成清初吏治清明、廉吏踵起的可喜局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之后的康乾盛世起到了奠基辅路的重要作用。魏象枢两度为官20余年,所上奏疏100多章,全都研制有据,行之有效,在当时已被奉为典范,直到乾隆称帝时还下令群臣“言官奏事,当如魏象枢奏疏”。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清官直臣,在近年来建造的北京世纪坛中,魏象枢的名字被刻录在了清铜甬道上,可见其突出的历史地位。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清官廉吏的尊重和爱戴,已经凝聚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情怀,文学艺术家们或以文学著作、或以舞台艺术等形式,记载和颂扬着他们,让百姓敬仰的清官廉吏名垂青史、代代传颂,这便形成了华夏大地长盛不衰的“青天文化”和清官情结。蔚县秧歌剧《魏象枢》正是这样一出专家看好,百姓喜爱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清官戏。该剧以历史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 清朝初年,顺治皇帝颁旨,命京师五城满汉百姓分居而治,富家大户借机强占民宅,京师混乱。七品言官魏象枢冒死为民请命,上疏奏本,引起权臣的憎恨,皇上的震怒,孝庄太后的震惊……
魏象枢由生向死,由死向生,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清官廉吏的壮歌。具有十分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蔚县秧歌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秧歌的传承单位,始建于1958年。长期以来,公司始终扎根基层,面向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家乡各项建设事业。在打造精品、传承非遗过程中,创作演出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曾荣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全国地方戏曲观摩演出一等奖,河北省第二、五、八、九届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省政府文艺振兴奖”等多项荣誉。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一部委授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2015年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京津冀精品剧目展演”活动,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指示精神指导下的一个大型文化交流项目。本次演出共有来自三地的精品剧目11台,从6月11日至7蔚县秧歌剧《魏象枢》的成功创排,是用古老的地方戏曲艺术演绎家乡的名人轶事,弘扬和展现燕赵悠久的民族文化风采,赋予其当代文化精神和现实意义的一次大胆尝试。本次进京演出也是蔚县秧歌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首次登上首都戏剧舞台。(刘可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