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上调到5000元是误会
近几日,个税起征点将要上调到5000元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起因来自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审议内容有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万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等,而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个税起征点的问题了。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学术委员、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对此进行了解读:“不是起征点要上调到5000元,是免征额要上调至5000元。‘起征点’和‘免征额’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他说道,超过免征额,只需就免征额之外的金额纳税。达到起征点,则要全额纳税。我们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月工资薪金标准是5000元,这算作“起征点”的话,那就意味着,一个月工资4900元的人不用缴税;而如果一个月工资收入5100元,则要对5100元全额征税。事实上,我们只要对5100元扣除掉5000元后的余额即100元扣税。现实中“起征点”的误用滥用非常普遍。
个税起征点提高对普惠金融有无影响
优亿金融认为,个税起征点的提高,意味着月薪5000元以下的阶层实际收入有着一个小幅度的增长,而这部分人群也正是普惠金融的目标客户。但是考虑到工资基数偏低,缴纳的个税也较低(从2011年9月开始,个人所得税纳税起点调整为3500元,例工资5000元,扣掉3500,则超过的3500元的部分1500元开始交个税。税率是3%。即交45块),即便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上调至5000元,对普惠金融目标用户的影响也是相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