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河北讯 明明知道是假货,却因利益冲昏了头脑,联系了货源卖给了下家,在货物被工商查处后,仍不知悔改,继续联系另外一个下家,以求把钱再弄回来。没成想,刚把货运回来,就被警方查获。近日,石家庄市桥西区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这起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案件。
岳某在石家庄某食品城从事个体经营,做酒水饮料批发生意。去年年初,他的一个朋友韩某问他能不能弄来一批便宜点儿的“六个核桃”饮料,有人想要。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过相关信息,于是,岳某联系了这个河南的个体户,找到了这种饮料。
刚开始,一切都非常顺利。岳某自己先整了一小批“六个核桃”饮料放在自己的库房,韩某带着她的东北朋友于某过来验货,看完后双方签订了订购合同,于某一共订购2000多件,分两批运送。就这样,岳某从网上联系好货源,把货运到石家庄,他再从石家庄将货发到东北。两批货到货后,于某在各个超市、便利店进行了铺货。但是,没有几天,一部分货物被工商局查处了,本来想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赚大钱,于某觉得大事不好,他马上跟牵线人韩某打电话,可是一直联系不上,没办法,他又从东北来到石家庄岳某的库房,找到了岳某,要求退货。
岳某找来韩某,俩人商量如何处理这事儿。最终,俩人想着总不能让自己把钱亏进去,于是决定让于某把货运回来,再联系下家。就在韩某联系好下家,让于某把货从东北运回石家庄的时候,在高速收费站,这批货被警方查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六个核桃”生产商发现东北市场上有一些假冒他们公司“六个核桃”的饮品,于是派人在当地配合工商部门进行检查,并了解到这批货物又运回了石家庄,于是他们在警方的协助下,扣下了这批货。岳某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起诉,警方对韩某进行网上追逃。
桥西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岳某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其行为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到案后岳某如实供述了其犯罪事实,当庭自愿认罪,依法予以酌情从轻处罚。扣押在案的假冒商品依法予以收缴。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依法对岳某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