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过孩子们证书的那一刻,李保国科技教育阳光行分队在阳光小学的支教生涯到此结束了。分队的每个人都不敢抬头看着自己的学生,分别这一刻总是在无意间来临。
李保国科技教育阳光行分队,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一支暑期实践队伍,为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状况等,并解决相关问题,加强儿童教育扶贫建设,充分锻炼大学生各方面能力,他们以李保国教授为榜样发扬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服务奉献精神。7月初放假时,分队就筹划着进驻赞皇县大山里的阳光小学。从学生到老师,分队每位队员在期间为支教做出了充分准备。
支教前的准备
位于赞皇县许亭村的阳光小学建于2013年,是一所全封闭式的寄宿制学校,该校现有教师9名,学生200余人,留守儿童70余名。在了解大山里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后,分队在招募队员时有侧重的选择了了解心理知识的两位队员。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分队也选择了不同性格的队员,由8名各有优势的大二学生及四位指导老师组成。
随后,学院就上课方式,学生心理素质对分队进行培训。在赶赴学校支教之前,队员们已经对自己负责的科目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在充分备课后进行试讲,以便合格上岗,队员们从普通学生到支教老师身份的转变迈出了第一步。
捐赠礼物送去温暖
针对学校中学生书籍和体育用品匮乏的现状,我们阳光小分队将准备的书籍和体育用品赠与阳光小学。满满的两箱儿童书籍,准备的跳绳毽子皮筋分发给各个年级,以达到扩宽学生眼界,增强学生体质,表示阳光小分队对阳光小学所有学生的关心和帮助。
沉甸甸的责任
总结几年来支教的活动经验,阳光小学校长曹增利认为“支教不能是一天两天的事,时间短对双方都没有什么效果;支教要赋予大学生‘权利’让他们真正适应到老师这个身份”。基于这两点,在队员人数不多的基础上校长将授课权,部分管理权交于分队。
分队中按照学校岗位设置班主任、任课老师,两位实验老师负责流动督查纪律。学校的其他老师负责对接协调及解决突发事件等。
面对如此沉重的责任,分队做出了精心的计划。面对大山里课程单一的特点,分队设置了具有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特色课程。除了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以外,分队将手工,科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入到课堂,并发挥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带领他们进行各种科学小实验和机器人拆装,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感受知识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随后,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父母不在家,孩子们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监护,加之他们年幼,思想单纯,辨别是非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低,导致他们很容易受到伤害。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除了课程的设置,我们阳光小分队还对学生进行心理,生理的疏导。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学会自我保护,自立自强。
意想不到的慌乱
“第一天被吓到了,无论是几年级的孩子都哭了”阳光行的对长王润霞表示,“孩子们刚来学校,有大部分都是新生,孩子们想家,一个开始哭,周围都开始了”。分队队员有点手足无措了,安慰一个两个,根本不管用。第一天貌似是在哭声与慌乱中度过的。
付出后的被信任和生活行为的教导
从早上六点半上早自习,到晚上八点半的晚自习,几天下来,孩子们已经和我们融入到一起。课上,我们是传授知识的老师。课下,我们是能谈心能玩耍的知心哥哥姐姐。上课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得乐趣,用心备好每一节课,用责任和爱心去上好每一课。课下,他们会教我们打乒乓球,会拿着螳螂过来给我们炫耀,也会哭着闹着和老师告状。其实,我认为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走到孩子们中间去,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这18天的支教不光给了孩子们温暖很快乐,更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去发现世界的美丽和精彩,认识到知识与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
调研中的情感流露
孩子们休息的三天里,带队老师与分队还有不能回家的孩子奔赴军营村,许亭村看望慰问当地孤寡老人并与他们热情交谈。在走访了特殊家庭和困难家庭后,我们深受触动,孩子的成长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加强儿童教育扶贫建设尤为重要。在对教师爷爷进行专访后,我们在其讲述教育心得和教育过程中的趣闻轶事中,学习到了一种教育思想和创新思维,他俯首甘为孺子牛,几十年如一日的教学为我们树立一个榜样。
和我们同去的孩子都是校长收养的孤儿,假期只能在学校,三年级学生友志以前是个上课总是调皮捣蛋,总是乱拿别人的东西的小男孩,在这三天里和分队队员同吃同睡。我们发现他感冒后及时给他买药,看见他光着脚给他买袜子,在吃饭的时候看到肉就分给他吃,带着他拆机器人,教育他要好好学习,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给他最温暖踏实的爱,队长王润霞表示,对于友志这样的孩子,三年里的忽略和无视都比不上三天里的爱和鼓励。之后的友志懂事了很多,听话了很多,课上会坐的直直的,课下帮助老师同学。短短的十八天我们无法否认能改变他们的也许只有一点点,但这颗爱的种子埋在他们心里,总有一天会长大去开花结果。
支教后的心灵感触
在队长王润霞眼里,支教的意义在于教他们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们一年里除了寒暑假几乎都在学校,一个好的习惯就会对他们影响很大,比如在别人的上课的时候,我们要轻声轻脚地下楼。同时也要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坏习惯并帮助他们改正过来。
队员王江达说“用平等的心态与孩子们交流,多些耐心。孩子们都渴望被关注,多给他们一些关爱,让他们知道我们在陪伴他们,才能得到孩子们的信任。”
队员单雨聘表示“面对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比如低年级的学生与高年级的学生教育方法有区别,同一年级不同性格学生、学习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由于我负责的班级是一年级,开始还是比较苦恼的”负责一年级的孙琳说“这些孩子和高年级的孩子不一样,他们还不知道课堂的规则和课下的娱乐,所以在开展教学之前一定要树立规则意识,明确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队员石璐琳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主意,有他的梦想,你要肯定他的梦想,比如有个小孩说他以后想种地,我们当老师的可以这么说,“想法很不错,不过我们应该想办法最大效率的种好地,制造机械,研究出高产量的农作物,才能在种地上迎来春天”。
“对犯错的学生要理性教育,讲方法”。面对这最调皮不听话的二年级学生,这是二年级班主任队员张雪琴的最大心得。老师不应该对犯错的学生采取简单的呵斥,站讲台等简单的方法,严厉是必要的更要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认识到错误,获得孩子们的信任。教育孩子要手拿戒尺眼中有光。
队员甄一凡认为支教不仅需要的是体力还需要的是心力,他建议如果想开展一次支教活动需要足够多的志愿者。他还提到,开展支教活动可以跨年级,以便下一次连续进行,这样对于孩子们和志愿者们适应都比较快,此外还需要和校方进行商议,这样活动进行下去才更顺利。
时间虽短,感情已深,这十八天里志愿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尽心尽力,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用心陪伴孩子们每一天,不光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孩子们收获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快乐,更是在精神上给了孩子很大的支持和鼓励,给他们埋下一颗种子,关于外面精彩的世界,关于爱,关于梦想,终有一天,破土而出!(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科技教育阳光行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