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华北平原,西倚太行,东向渤海,北望京畿,南临滹沱。西南距石家庄52公里,北距北京260公里,东北距天津260公里。截至2010年无极县面积524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人,辖6镇5乡,213个行政村。县城区面积8.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05万人。
无极县历史
★
三千多年前
无极县境内三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春秋时属鲜虞国,战国时属中山国,秦属钜鹿郡,西汉初置毋极县,境东属苦陉县。
西汉竟宁六年(公元前33年)
在今县城南建安乡侯国(今安城村),时为国,时为郡,均领毋极、苦陉两县。
东汉至民国
东汉时属中山国。章帝时苦陉更名汉昌,三国时汉昌更名魏昌,毋极、魏昌属中山国,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毋级县城迁至今址。隋改魏昌为隋昌,唐改隋昌为唐昌。唐代万岁通天(武则天年号)二年(公元697年),毋极县始改为无极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昌县改为陉邑县,均属定州。景福二年(公元893年)置祁州。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省陉邑入无极。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祁州治所由无极移至蒲阴县,无极县属中山府。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无极改属真定府,割沙河南十三村归定州,袤境稍狭,时县下置13里。康熙元年(1662年),全县分14个社,133村,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真定府改名正定府,无极仍属之。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全县分6路,184个村。民国初属保定道,后属直隶省,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无极仍属之。
1938年
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第二区。
1954年
改属石家庄专区。1956年全县为24个乡,188个村。1958年,藁城、栾城、无极三县合并称藁城县。本县境内分4个区,后即称4个大公社(无极、高头、大陈、郭庄)。1962年析藁城县,复置无极县,设20个公社,207个大队。
1970年
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1981年改公社称乡(或镇),生产大队改称村委会。1993年8月石家庄地、市合并称石家庄市。1996年机构改革,全县分6个镇,5个乡,213个行政村。
文化艺术
无极县民间艺术有“无极剪纸”、“七汲全羊宴技艺”、“无极刘琨的传说”、“无极饸饹制作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无极吹歌”、“无极泥模”被列入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棉花画、绒纸画、刺绣、真皮工艺品等。
旅游
街心公园
街心公园是无极县文化景观,园内有距今7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城隍庙,有镌刻着当代270多位书法大家、著名人士墨宝的“闻鸡起舞”碑苑。碑苑中书法珍品是无极籍将军田永清历经20余年精心收集的;园内还矗立着无极籍著名雕塑家郭宝寨的石雕作品“闻鸡起舞”和“洛神”。
无极县郭庄民兵斗争史展馆
无极县郭庄民兵斗争史展馆通过文字、照片、实物介绍了郭庄民兵斗争史。郭庄在1938年2月成立抗日游击小组,1939年2月发展成500多人的民兵自卫队,在抗日战争中配合八路军作战200余次,歼灭日伪军300多人。
饮食特色
七汲全羊
七汲是无极县的古老村落之一,相传西汉时该村街内为一条河,村人分居两岸,人们为了便于互相往来,在河上建起七座小桥,以此取名七汲。
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是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很久以前,无极人就有吃荞面饸饹的习惯,那是把荞麦面和成面团,将木制的饸饹床放在大铁锅上,上边压,下边煮,一个滚就熟,用筷子挑到碗里浇上肉卤,那味道美极了,直到现在当地群众过大年、办喜事都少不了这道饭,当地群众也把它当作一种礼品馈赠亲朋好友,并远销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大中城市。
著名人物
刘琨
刘琨(271-318年)字越石,西晋中山魏昌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26岁为司隶从事。因以能文善诗,与石崇、欧阳建、陆机等文人攀附于贾后弟贾谥周围,号曰京师“二十四友”。 永嘉元年(307年),怀帝起早琨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兼领匈奴中郎将,率兵平息北北战乱。
甄琛
甄琛,(524年)字思伯,北魏中山毋极县人。汉太保甄邯后裔。甄琛少年聪敏颖悟,放荡不羁,在家与兄弟们嬉戏玩笑,不拘礼法。通晓经史,著文有“刀笔”之称。
甄鸾
甄鸾,字叔遵,北周中山毋极县人。武帝宇邕(561-578年)时任司隶校尉、汉中郡守等官职;主要著作辑存于《算经十书》,是中国数学史上第一位系统研究军事数学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