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中总结了我国在“十三五”时期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在基层治理方面我们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对于“十四五”时期我们要达成的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善治需达情,达情始近人”,基层治理不断完善,才能更好的助力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十三五”以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取得重要进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日渐成型,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整个社会长期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十四五”时期,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应在以下方面加以着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形成的一条宝贵的社会治理经验。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一是聚焦人民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更加凸显,这就要求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从“问题本位”向“需求本位”、从“管理本位”向“服务本位”的转变。二是注重人民参与。通过搭建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参与平台和载体,完善健全人民多元参与机制和参与渠道,切实提高人民参与各类社会事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凝聚人民智慧。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越是复杂多变,越是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汲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和智慧。四是体现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检验基层社会治理成效的试金石,应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共享型社会。
深化“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十四五”时期,应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是提升基层自治。高度重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自治作用,注重培养城乡居民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深入推进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完善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法人治理结构,让城乡居民真正实现自我治理、自我服务。鼓励和尊重基层自治中的“试错”探索,建立健全有效的纠错机制,不断增强基层自治的韧性和自主性。二是强化基层法治。尊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基层自治的立法供给,注重总结和提炼基层自治的实践经验,并将其及时转化为政策和法律。三是夯实基层德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成风化人,充分发挥德治的引领作用。特别应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在现代科技支撑下,健全“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最大程度凝聚基层社会合力,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开发区 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