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2019年初开始,唐山市迁西县用了六百天时间,全县党员干部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推动,调动起群众全域整饬洁齐新家园、全景打造绿美新环境、全民共建生态新产业的积极性,实现了建文明舞台、写绿色脚本、唱致富大戏的三级跳的农村巨变,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较大的情况下,迁西县农村增加全民创业文旅小微企业达5000多家,实现就业41000多人,日增加纯收入300多万元;预计全年入境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以上。谈到这一点,当地农民自豪地说:“干部变黑了,全县变美了,群众变富了,是全县农村一串最靓丽的风景。”
一、根治农村环境顽疾,让农村和城市一样“净”起来
今年初,迁西县被评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取得这项殊荣的全国每个省不足四个县区。2018年底,迁西还是国家权威媒体点名批评的尾矿污染带,“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面对这个翻天地覆的变化,群众普遍叫好的同时,好多党员干部流下了欣慰的泪水。原东莲花院乡政府机关干部马行晓说:“这一年多来,我虽然知道自己身患癌症,但依然和大家一起昼夜奋斗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第一线,看到老乡们从臭水沟、垃圾堆里走向了干净舒适的新天地,我心里很痛快!”而身处全县最北端的滦阳镇铁门关村村民刘青田说:“我们村处在唐山和承德交界处,过去全村环境特别差,村里的姑娘多数嫁到承德去了;2019年,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每次评比我们村都是全县第一名,这一年,五个承德姑娘嫁到了我们村,大家真受益真自豪啊!”2019年初到现在600天时间,迁西县委、县政府着眼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组织万名党员干部长期埋在农村,动员全县40万人民开展了一场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持久战和歼灭战,以全所未有的勇气、毅力和投入,对全县山川、河流、厂矿、乡村散乱污问题进行了“大拆大卸”式清理,拆除各类污染型企业和农村私搭乱建上万家,治理河流500多条4160公里,清除农村各类垃圾10万多吨。在此基础上,健全“一规五化”长效机制,彻底解决了农村环境反复治和治反复问题。“党员干部作示范、群众步步跟着干”,农村大街小巷各家各户通透整洁了,群众的心里也亮堂了:平时连蚊子苍蝇几乎都看不见了,农村的常见病下降了一半以上;党员干部不仅带头主动彻底整治自家的不规矩不卫生问题,还深入农民家里干了许多群众自己都嫌脏怕累的工活,一下加深了和群众的感情,过去很多“顶板”的工作如今迎刃而解,全县上访总量也下降了一半。
二、全面实施绿化美化,让农村和景区一样“美”起来
迁西县结合农村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对全县各个乡村、各个角落进行了“腾笼换鸟”式的绿化美化:一是打造山川立体美。实施山顶退栗还松、山脚退企还林、河旁退牧还草战役,一年多来全县共绿化美化大面积园林草场8万亩,仅长河滦河两岸就达31000亩,让12万城乡居民一步进入靓丽的山水画中生活。二是构造村居田园美。对全县417个村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大普查大提升,拆除院内院外私搭乱建6万多个,清理出农村超占乱占面积130万平方米,全部改造成了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和文化娱乐设施场所,全县每个农民增加村内绿地和文体活动区域面积5平方米,县内70%的农村“绿、美、亮、活”水平达到或超过了县城水平,城乡发展实现了同质同步。三是点画庭院精致美。县委、县政府从微观抓起,从改变农民生活习惯做起,把农民生态庭院建设当成乡村振兴的“细胞工程”来抓,制定标准,干部包村,志愿服务,每月由县委书记、县长带队进村入户考核,并现场严格兑现奖惩。这一措施,不仅让上级部署的厕所革命、清洁能源推广、垃圾分类等项工作全面落实,还彻底改变了长期存在的农民行动无组织、生活无秩序、环境无质量状态,现在无论到哪村进哪户,都时时保持了门前花团锦簇、院内整洁清新、屋子窗明几净。
三、打造生态文旅大产业,让农民和老板一样“富”起来
经过2019年一年努力,迁西全县范围实现了一净二美,因此全县也成为了全国最美旅游县。荣誉之下,他们没有满足止步,而是更加致力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在绿色田园上“高位嫁接”文旅项目,让老百姓真正得到经济实惠。一是宏观推动。按照全县主要资源禀赋,规划建设涵盖全县所有乡镇的12条精品旅游线路,使享誉全国的长城文化、滦河文化、远古文化、红色文化、板栗文化等文化大餐与全县绿色新天地紧密融合在一起,达到文旅融合、相得益彰的效果。二是龙头带动。将东莲花院花乡果巷、汉儿庄10万亩精品板栗园区、新庄子庚水田园小镇打造成国家级农业观光园;将世界最大的型钢生产研发基地—津西钢铁有限公司和华北最大的高端饮用水生产基地—景田饮用水厂建成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将原来两家4A级景区扩展到六家,并且建成了21家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点,让骨干景区发挥核心引领和集散作用。三是群体联动。他们变疫情封闭的困难为群众“居家创业”的机遇,充分释放“村村都是景区、户户都是景点,人人都是老板”的红利,积极组织各村群众依据自身实际,开展“足不出户而成万元户”的创业行动,通过创立精品民宿、乡村酒店、休闲农业园和小工艺、小食品、小文创等形式,让以文旅为重点的“微经济”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支撑起农村致富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县6万农户中已有1.6万户成功创业,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预计两年后文旅专业户将达到总量的80%,通过搭建全域旅游大平台,让农民普遍成老板,实现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