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其颁布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法律究竟是什么,其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法学家西塞罗在名著《法律篇》中提及——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古语云: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真切切地做到人民有所需,法律有所应。
随着中国房价的不断攀升,老百姓买房难,城市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房奴”、“蚁族”,为了蜗居在城市里奔波劳碌;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城市里出现了更多以房养老的老年人。如何保障人民的居住权,新出台的《民法典》明确规定新增居住权制度,保障公租房使用者、以房养老的老人居住权权益。让无力购买房屋的群体,通过取得公租房等房屋居住权,实现住所保障,让以房养老的老人可以安享晚年。随着高层住宅越来越多,高空抛物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使高空抛物的侵权责任更加明确,保障了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民法典体系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理念,法律中对涉及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都提出了明确规范,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时代特色。
《民法典》的颁布既是我国民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熟结晶,也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发展完善。只有不断坚持问题导向,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进步新需求,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法律的颁布实施应让它更好地运行下去,这就需要各级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深入到群众中去带头宣传,维护法律的权威,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做到心中有民,不忘初心。(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