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的通知书没拿到,钱不给退,中间人也不露面,我们该怎么办?”9月6日,邯郸市的尹女士和陈女士一起向记者诉苦说,为了让孩子有个好学校读书,他们给了中间人张某上万元的“择校费”,未曾想开始了一段噩梦……
据尹女士讲,2017年春节后,邯郸市邯山区博雅实验小学的老师来到她儿子所在的复兴区百花小学内招生,声称可以到该校学习一种中国传统乐器阮[ruǎn],届时可享受免试进入邯郸市三中八外等名校的机会。经询问百花小学的老师和校长,说博雅实验小学的一位负责人张某曾来校教过音乐,校长还当着尹女士的面亲自给张某通过电话。因此出于信任,更是为了给孩子找一所名初中读书,虽然五年级还没念完,尹女士和另外一位焦女士仍选择了让孩子去博雅实验小学,除了一学期7800元高额的学费,还拿了18000元的“择校费”。
2017年10月23日,尹女士和博雅实验小学补签了一份“升学协议书”,商定学籍保留在百花小学,孩子在博雅实验小学经过文化课学习,六年级毕业时保证送进三中八外学习。如果学生不能顺利进三中八外,博雅实验小学退还18000元的“择校费”和三个学期的学费。
尹女士表示,孩子自进入博雅实验小学后,一年半的时间里(三个学期),几乎一天音乐课也没有上过,完全是补文化课。学校法人是王某,张某自称是一位投资人,经常在学校活动。2018年春节过后3月份开学时,博雅实验小学又搬迁到邯郸市东柳大街一家幼儿园内,此时班里只有十多个学生,尹女士已经感觉到这个学校不正常,但她仍相信张某能把自己的孩子办进三中八外。尹女士从六月份开始催问,七月份几乎天天打电话,张某一直说“放心吧”。进入八月份,眼看别的同学都拿到了理想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尹女士心里慌了,此时她还打听到三中八外迁到了市郊,因此也决定不去了。随后在多次软磨硬泡下,8月15日,尹女士收到了退还的3000元钱,剩余的钱至今没有着落。
“如今我和焦女士都很后悔,白白掏了三个学期的高额学费共23400元,孩子根本没有进入三中八外,择校费也迟迟要不回来。”尹女士说,她没有工作,家庭困难,这一段时间为了追回被“忽悠”走的上万元钱,吃不好睡不着,每天心里很郁闷。
9月6日,和尹女士一起来的陈女士也是受害者。她的女儿在邯山区小学读书,2017年12月份,她偶然在孩子的家长群里看到了一则博雅实验小学的招生信息,承诺入校学习乐器阮,免考直接进入市三中八外就读,但需支付“择校费”18000元。2017年12月19日,陈女士交给张某现金18000元,孩子转到博雅实验小学读书。“学校根本没有教乐器,后来我说不想让孩子去三中八外了,他承诺再交10000元可以进最好的邯郸市育华中学。”陈女士说,2018年5月8日,她应张某要求又转给博雅实验小学的法人王某建行账号10000元,但之后王某一直联系不上了。陈女士多次催要育华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未果,8月13日,她看进育华无望,就要求退钱,对方也同意,可后来陈女士多次催促张某,总是让等等……
尹女士和陈女士说,自今年4月份以来,她们就没有见过张某的面,都是电话联系。如今发现择校梦泡汤后,“择校费”却迟迟追不回来。她们曾去邯山区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说3月份就已经将该校取缔,注销了办学许可证,建议走司法程序维权。她们去公安局报案,接待的民警表示这属于合同纠纷,让去法院起诉。而在法院,工作人员又以证据不足等理由没有马上受理,同时经查询发现,张某因欠钱不还早已经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名单,意味着尹女士和陈女士即使打赢了官司也很难追回“择校费”。
9月7日,记者从邯山区教育局证实,邯山区博雅实验小学因为存在纠纷等问题确实已被注销了办学许可证。随后记者拨通了张某的电话,他表示自己给尹女士和陈女士的孩子都找好了,进三中八外和育华中学没有问题,是家长中途变卦,嫌掏钱多不去了。张某承诺9月10日一定给尹女士和陈女士退钱。
尹女士和陈女士表示,如今她们的孩子都去了教学质量和学习环境很一般的中学,当时掏了那么多钱,如果张某能够办成,怎么会变卦不同意呢?而对于退钱,她们说张某每次都是这样承诺,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来,希望这次能够说话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