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保定讯 腊月至,年味浓。商超里的春联、年画已经开始热卖。往年这个时候,人们都开始置办年货,精心做着回老家过年的准备。然而今年春节,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很多职工在“去留”的两难选择中,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他们选择“就地过年”时,是怎样的想法,又有哪些动人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故事。
李虹:儿子,妈妈为你准备了特殊的生日礼物
李虹的家乡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美丽的赛里木湖畔。她是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一名护士,1月11日,作为支援石家庄医疗队员出征,目前在河北省胸科医院ICU(1)区工作。“出征来石家庄的时候我就想到今年又不能在家过年了,连续两年都没在家过年,心里很愧疚,不过幸好家人都十分支持。”李虹说。
2020年,恰逢李虹4年一次的探亲假,腊月二十八就和孩子一起回到新疆老家。随着疫情形势严峻,年三十晚上,李虹在警察的帮助下,几经周折赶上了最后一班从乌鲁木齐回来的火车。“去年过年就在家待了一天,所以今年我的父母特意提前来到保定计划和我们一起过年,但没想到我又来了石家庄,只能等到疫情结束后再团圆了。”
李虹在河北省胸科医院工作
春节对李虹还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大年三十是儿子的生日,“在儿子的世界里,过年和过生日一样,妈妈都是要陪伴在身边的,但今年肯定不行了,所以想给他录一段视频,让他知道妈妈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里有很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不能陪在他们的身边。”
石若琪:想念爸妈的“碎碎念”
石若琪是新生儿科的一名医生,河北张家口人,目前坚守在东院区发热门诊。去年12月的时候,石若琪的母亲就打来电话,“若琪,今年能回家过年吗?不行的话,我就和你爸去保定陪你过年。”随着2021年全国多地疫情反弹,母亲再次打来电话,“若琪,妈妈给你快递了一些年货,咱们一家三口都就地过年吧。”
石若琪在东院区发热门诊工作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连续两年没有回家过年的石若琪,心中十分思念父母,“特别想他们,想着过年的时候,父亲大清早一遍遍喊我起床、坐在沙发上和母亲聊聊家常、一家人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和父母每日的‘碎碎念’。感谢父母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真想好好在他们身边待几天!”
王志彬:尼泊尔的抗疫“战场”也需要我
2020年9月5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血液科医生王志彬随中国(河北)第13批援尼泊尔医疗队抵达齐达旺省巴拉特普尔市B.P柯伊拉腊纪念肿瘤医院,执行为期一年的支援任务。“2016年我已经在尼泊尔支援过一次,能再一次代表国家进行医疗援助,特别光荣。”王志彬骄傲地说。
王志彬在尼泊尔当地医院开展医疗援助工作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年关将至,儿子在视频中关切地问。“爸爸今年过年就不回去了,在网上买了你最喜欢的拼装玩具寄到家里,过两天你就能收到了。”王志彬急忙转移了儿子的注意力,担心再说下去,会控制不住自己思念的情绪。“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盼望团圆的节日,尤其是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可是尼泊尔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很严峻,这里非常需要我们,所以等任务结束之后再好好和家人们团圆。”
商伟伟:期待春暖花开团圆时
“妈,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商伟伟和母亲视频。商伟伟是临床心理科的一名医生,河北廊坊人,因为疫情和工作的原因,已经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宝宝,那是姥姥,叫姥姥。”手机另一头,60多岁的母亲看着不满2岁的外孙女,湿了眼眶。“孩子,咱不给国家添乱,你们都是医生,更要做出表率。”听着母亲的话,商伟伟的内心更愧疚了。
商伟伟在工作中
虽有不舍,但商伟伟心里明白,短暂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因为各种原因,这几年能陪伴在他们身边的时间很少,对家人亏欠很多。可是他们都特别理解我们,支持我们的工作。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们早日团圆。”商伟伟努力地克制着眼泪。
石辉:和父母相约一场‘云过年’
“我是湖北黄石人,去年全国人民驰援湖北的恩情,我一直铭记于心,今年响应就地过年,也是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自承德医学院的规培生石辉说道,“医院为我们这些单身就地过年的人准备了饺子,我们几个不回家的小伙伴们约好了一起吃饺子过新年。”
石辉工作中
“决定就地过年后就琢磨着怎么跟父母商量,毕竟以往每年过年都在家,结果他们都很支持我,我们愉快地达成了‘云过年’的共识。待疫情好转,一家人再相聚,也能像过年一样温馨热闹。”石辉说。
今年我们选择就地过年
不知你在远方是否安好,甚是挂念
不必担心,我在这里一切都好
就地过年,一样团圆
遥祝你们春节快乐,平安顺遂!(樊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