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
转眼间便来到了2021
不平凡的2020
感动常在
危机中
我们众志成城
挑战中
我们砥砺前行
面对客观环境新形势
我们奋发图强只争朝夕
回首我们共同经历的2020
有很多难忘的记忆
以数字为搜索引擎
让我们走进数字宣化2020
数字宣化2020
2020年是我区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近百家帮扶单位、近万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昼夜值守加强疫情防控;这一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8%;这一年,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年,配合宣钢转型发展,“三大基地”、15个重点项目有序实施;这一年,下大力推进新城开发,实施总投资13亿元的11个单体项目,完成投资6.67亿元……今天我们用数字共同回望砥砺前行、拼搏进取的宣化2020!
01
疫情防控
科学研判、精准施策,采取果断有效措施应对确诊病例增长,不间断开展排查流调、筛查隔离、转运救治,先后排查重点人群1766人,筛查发热人员2235人,集中隔离1159人,核酸检测4万余人次,在较短时间内扭转工作被动,实现确诊、疑似病例“双清零”。组织近百家帮扶单位、近万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昼夜值守,降低了不必要流动;组织1.6万名志愿者投身到排查宣传消杀工作中,实现了动态排查全覆盖、疫情管控网格化,有效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02
“六稳”“六保”
累计组织银企对接活动18次,梳理意向性贷款8笔24亿元,通过展期、续贷等措施支持各类企业1760家、金额114亿元。深入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活动,最大限度维护了各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全区经济运行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呈现稳中向好态势,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实现正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7.8%。
03
脱贫攻坚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薄弱环节,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投资1.5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3个;建立“扶贫微工厂”和“扶贫车间”180余家,开办扶贫“网店”“微店”250家,贫困人口人均收入突破万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等政策,5000余名学生受益;全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惠及群众2551人次;严格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累计诊疗患慢病贫困人口4761人;完成8个乡镇、15个村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受益人口2.0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部完成,预计腾退土地1700多亩。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04
“三农”工作
培育市级农业园区8个、省级农业园区1个;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我区被评为全省张杂谷特色优势发展示范区。精科农业、兰海牧业入选省级农业创新驿站,举办首届“京西宣府”农产品展销会,成功创建“京西宣府”区域公共品牌。现代农业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顺利签约落地,与云洋数据合作,建设总投资3.92亿元的数字农业产业园。积极推进农村交通工程,实施公路建设项目13项,新增道路里程33.5公里。下大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生活污水有效管控率均达到100%;累计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1.4万座,普及率提高至33%;通村道路和主街道硬化率达到100%,绿化覆盖率超35%;建成美丽庭院6万余个,覆盖率达到78%。
05
产业转型
配合宣钢转型发展,“三大基地”、15个重点项目有序实施;梳理重点项目191个,其中列入省市重点项目21项,总投资275.8亿元,骞海核电风机、新迪电瓷等一批项目加速推进,福田商用车氢能源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具备车辆组装条件,秦渤幕墙项目投入试生产,浣新洗涤产业园即将投产,宣工集团超级粉碎深松机项目顺利通过中试,福田雷萨获省政府质量奖,巡天公司获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开发区“一区多园”模式更加成熟,中国移动、秦淮数据、阿里巴巴等一批数据中心项目相继落地,力达腾雪、卡宾滑雪等一批冰雪装备制造项目投产运营。桑干河大峡谷旅游区飞瀑峡被评为AAAA级景区,国玉陶瓷被指定为2022年冬奥会特许经销商,天籁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具备接待游客能力。引进北京七星文旅公司,建设桑洋湖生态旅游区,打造坝下绿色发展的典范。
06
城市发展
下大力推进新城开发,实施总投资13亿元的11个单体项目,完成投资6.67亿元;高铁站广场地下工程基本完工,交通枢纽正在进行内外施工。滨河新城纬四路全部完工,具备通车条件;纬五、纬六、纬七地下管廊扎实推进,路网框架进一步拉开。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累计投资1.15亿元,实施皇城桥路等17项城区主次干道工程、后府路等27项支路及小街巷工程、南关桥东街等3项便道改造工程,改造道路24.9公里,铺筑便道15万平米,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下大力治理城市顽疾,城市管理更加规范,荣获“河北省文明城区”。
07
生态环境
铁腕治理“散乱污”企业,全面推进清洁能源供暖,全区982台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全部完成。完成农村居民“电代煤”改造任务1.4万户,煤炭使用量进一步下降。完成14家矿山关闭退出任务并通过验收,94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生态修复全部完工;高水平编制了《矿山生态修复规划(2020—2035)》,引进山东泗水惠丰农业、市政集团,启动实施贾家营片区、李家堡片区废弃矿区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完成造林8.7万亩,林木绿化率进一步巩固;继续深化与中国林科院合作,进场课题科研组增加至62个,积极申报国家林业科技实验示范项目。清理排查和电子标识认证取水井2592眼,顺利通过水利部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复核。柳川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完工蓄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1-11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8天;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综合污染指数3.92,同比下降3.45%。
08
改革创新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三创四建”活动,在全市率先推行“一窗通”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推广“冀时办2.0”移动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率位列全市第一;建成全市首家全流程无纸化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省级认定57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16家,“专精特新”培育入库5家,福田泵车等4个产品成功获批省级首台套产品;宣工集团“室外大中型压雪车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通过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立项。博创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博创智造基地被评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区民营企业发展到1.14万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87万户,从业人员达到20.43万人,民营经济依然保持较强活力。
09
民生保障
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累计达44.04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82.76%。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55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100人,城镇人口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滨河中学顺利落地建设,完成建国街小学教学楼基础建设、四中东校区宿舍楼主体建设,李家堡小学教学楼项目扎实推进,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职教中心与海尔集团合作,共建全市唯一的海尔智能互联工程师学院,职业教育水平进一步巩固。以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为契机,两所区直医疗机构和北京、天津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四家医院正式组建医联体,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全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完成万柳区域主管网改造,解决万柳区域管网老化、供热效果不佳问题。累计实施东大院等棚改项目4个,涉及居民5000户;完成老旧小区、“三供一业”小区改造56个,涉及居民3.3万户,群众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
2020年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和惊叹
每段足迹都值得被铭记
而这些数字就是最好的备忘录
崭新的2021
仍将充满挑战
让我们一起为建设
“经济强区”“ 文化名城” “美丽宣化”
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