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是准妈妈杨芳产检的日子。上午10点,她来到市人民医院,出示行程码、按照预约时间就医、通过医保电子凭证购药,这些全部通过手机“冀时办”APP完成。
“很多便民事项都能从‘冀时办’APP里解决,很方便。”杨芳说。
这是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政务服务便民利企提升工程给企业、群众带来的显著变化。
政务服务便民利企提升工程是我市确定的23项民心工程之一。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建设智慧政务,加快推动一批民生高频事项上线“冀时办”,实现“一网通办”,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体系,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全覆盖,实现“一站通办”,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远问题。截至11月,我市政务服务便民利企提升工程完成。
便民事项“指尖办”
“办事流程、需要准备的材料、示例样表,打开手机就可以查询和办理。”在市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工作人员正向前来咨询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的企业办事人员介绍如何使用“冀时办”。
打开手机“冀时办”APP,“我要办医保”“我要办社保”“我要办公积金”“我要看病”“我要缴费”“我要办个体”等21个板块映入眼帘。点击相应板块,群众可以查询、办理便民服务事项。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一网通办”,加快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市、县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市级综合大厅241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上线“冀时办”。同时,在省要求的100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上线“冀时办”基础上,聚焦教育、医疗、社保、公安等重点领域,从办理量大、群众呼声高的各类公共服务事项中,开发171项高频便民服务应用,全面拓展群众手机端“办事菜单”。
通过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逐项配置网上办理模式等工作,全市39个市直部门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市级网上可办率达到96.9%,县级达到96.69%以上,提前完成省定95%的年度目标。
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金鑫告诉记者,为了让政务服务平台更大限度发挥便民利企功能,他们不断进行扩展,做到成熟一批、上线一批、推广一批。目前,献血预约、电子献血证、异地转诊备案、异地人员就医备案、异地转诊备案、城乡参保证明打印等13项便民高频事项正在对接中。
手机亮证代替实体卡证
“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电子证照,办理业务时,不用带着证件来回跑了。”廊坊开发区某企业负责人说。
以电子证照省级重点改革试点为契机,我市深入挖掘和拓展各级各类电子卡证应用场景,线上线下全面应用,让手机亮证代替实体卡证。
市本级和廊坊开发区、香河县作为电子证照应用省级改革试点,充分发挥改革先行优势,率先推广电子证照在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关联应用和创新应用,有效提升政务服务工作效能。群众和企业通过在线申请即可办理、下载、打印电子证照,真正实现“零跑腿”。审批部门也可直接调用电子证照库内的证照,避免了纸质证照重复提交和遗失补办等问题,使“不见面审批”实现线上“闭环”。
我市在完成省试点要求的48个电子证照任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电子证照范围。截至目前,市、县两级101个证照实现电子化,累计签发电子证照2050个,编制完成电子证照标准规范18个,实现电子证照在审批和政务服务过程中在线调用,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贯通四级便民服务体系
寒冬时节,永清县韩村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暖意融融。200多平方米的大厅内,“便民、高效、规范、廉洁”八个大字温馨醒目,工作人员身着统一工装在6个便民窗口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
“姑娘,帮忙查查我的养老金发放了吗?”韩村镇陈各庄村村民田保侠在门口测温、取号后,来到“民生保障”窗口,将自己的身份证和社保卡递给大厅工作人员李梦然。
“大娘,您11月份的养老金已经到账,拿着社保卡到银行取钱就行。”李梦然说。
此时,旁边“市场准入”窗口,个体户刘书强在工作人员帮助下,通过手机完成申请,不到20分钟拿到了营业执照。
“今年6月中心投用,6个窗口、12名工作人员承担着198项便民业务,日办理业务量最多达到上百件。”韩村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杨金英说。
今年以来,我市在着力搭建完善政务服务平台的同时,着力将便民利企服务向基层延伸,大力开展乡(镇、街道)行政综合服务中心规范提升行动,编制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健全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全市106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均达到“六有标准”,3177个村(社区)全部完成综合服务站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全面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