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兴则农民富,仓廪实则百业兴。
作为京津地区的“菜篮子”“米袋子”,近年来,固安县立足丰富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引领,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在发展过程中,固安逐步明确将现代都市型农业作为主攻方向,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坚持在战略上定位、在投入上倾斜、在路径上创新,形成了以城乡对接、要素融合、村企共建、组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产业发展路径,推动乡村振兴框架不断完善、内容内涵不断丰富。
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地干,就离不开真金白银地投。近年来,固安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财政支出达122.1亿元,占当地财政总支出的45.2%。为保障乡村振兴工作在当地高标起步、高质推进,固安聘请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一批国内专业公司和专家团队,立足自身毗邻京津的地理优势和现代设施农业资源,为全县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最终确定“一环两轴四组团多节点”战略布局,有效促进了村庄分类、组团、连片式发展。眼下,一批自主联建、合作经营、有效增强市场应对力的“组团式”发展业态勇立潮头,擦亮了乡村振兴特色名片。
“联村并建”型:相邻村街共建共享
漫步林城温泉小镇,放眼望去,占地400亩的新型社区鳞次栉比,占地800亩的林城工业园热火朝天,占地41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更是吸引数以万计的京津游客纷至沓来。村内相继涌现了德尔曼、申宝等一批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现代化企业,村民们人均年收入超3万元,“富裕村”的头衔名副其实。林城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和河北省“新民居建设优秀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今年又被确定为第四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
林城村是固安“组团式”乡村发展路径中的“联村并建”的典型。该村原本是一个以滤芯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村街,从业村民占到八成以上。随着村内工厂数量增多,企业规模小、分布散、技术弱等问题日益凸显,生产生活条件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基于此,该村专程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院士,在壮大发展滤芯产业、挖掘发扬自身地热温泉优势的基础上,对本村及周边村街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实现各个村街共建共享。
如今的林城村,已将相邻4个村街的人口、土地、资产等要素进行全面整合,依托滤清器产业打造出乡村产业园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新型农村社区,依托花海、油葵园、有机农业打造成现代农业园区,实现工业园区化、居住城市化、农业公司化、环境生态化,打造出一个集商务洽谈、休闲、度假、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温泉小镇。
“园村结对”型:“农业园区+村街”结对发展
长期以来,周家务村以大田作物种植为主。2010年,村“两委”引进卡尔叔叔幸福农场,产业结构开始向蔬菜种植、特色种植转化。以卡尔叔叔幸福农场为龙头,发展特色果蔬种植、采摘,高标准打造月季花海、亲子乐园、戏迷游园、房车公园等景观,培育周家小院、周家有物精品民宿品牌,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收租金、分股金、挣薪金,每年增加当地农民土地流转收入200余万元。同时,带动100余名农民就业,年增收300万元,辐射周边10余个村街的1200户农民,年均增收1万元。
周家务村有百年京剧传承历史,去年投资960万元、占地1800平方米的周家务戏苑建成投用,让痴迷戏曲的村民和游客有了听戏、唱戏的好去处。该村以“赏戏曲国粹、品生态有机”为主题,将京剧文化、民俗旅游、休闲采摘融为一体,全力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小镇、戏曲文旅、田园生活为一体的特色小镇。2019年,周家务村被评为“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今年6月份,被省文旅厅推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村企融合”型:村街和企业融合发展
“北房上村+枫林庄园”组团是固安县“村企融合”发展的代表。北房上村长期以大田作物种植为主,效益低、收入少。眼看着周边村街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2016年,他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对接廊坊五圣天华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在村里建起1000亩花卉苗圃基地,积极探索旅游开发,打造“北房上+枫林庄园”片区。
片区采取村企合作、一体化开发、企业化运营模式,将农业结构调整与村庄文化旅游开发融为一体,着力打造集现代农业、住宿餐饮、观光采摘、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片区。
基地对北房上村80%的耕地进行土地流转,与村街签订长期用工协议,以劳务推荐方式提供用工服务。把部分村集体设施作为景区配套进行改造提升,建设“非遗小院”,吸引柳编、花馍、内画等传统手工艺人以承包或租赁方式入驻,实现景区、村集体和村民三方共赢。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与周边村民签订花木种植合同,累计流转土地1000亩,吸纳农民就业280余人,年均增收3万余元。成立专业民宿合作社,以每年1万元的租赁费盘活7处闲置农宅,打造特色民宿小院,引导15户村民拿出自家部分房屋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运营、管理。
如今,正式挂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枫林庄园内一到周末和节假日游人如织,他们或漫步花廊、植物科普馆,或穿梭林下运动场、特色美食街……几年时间,枫林庄园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拉动周边商家及农户收入超500万元。这个集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项目,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京南旅游打卡地。
“产村共进”型:主导产业带动村街共同发展
有着“京南花卉第一村”的南王起营村,通过“产村共进”,闯出了一条主导产业带动村街共同发展的致富大道。
南王起营村,是一个有着几百年花木种植历史的小村庄。由于历史原因,村庄整体发展缓慢。近年来,该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积极对接周边村街,共同探索“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流转土地或签订购销合同的方式,将周边村庄土地统一规划,建起花木繁育销售基地,成立绿化工程公司,实行规模化经营,壮大了花木种植产业,传统产业重焕生机。
如今,以南王起营村为中心的种植片区,已建成占地2万亩、辐射周边3公里的花木繁育基地,花木业务覆盖京津冀等10余个省市,年销售额数以亿元计。其中,南王起营村人均收入逾10万元,带动周边10多个村街3000多种植户、近万人就业致富,成为固安富美乡村的典范。
以4种模式为主体,全县共培育了38个较为成熟的组团片区,除以上4个组团外,还涌现出如顺斋农业、兴芦农业、长林农庄等一大批示范组团,有力带动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共拥有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省级以上星级休闲农业园12家、驰名农产品商标37个、高端农产品品牌10个、电子商务平台6个,带动10.26万农民参与园区建设。
此外,为进一步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固安先后出台《固安县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资金奖补实施方案》《固安县促进民宿发展的奖励办法》《固安县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20余个政策性文件,充分调动农民、企业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独秀不成春,百花春满园。在积极鼓励发展、典型示范引领的同时,固安牢牢对标乡村振兴战略重点任务,大力推动全县419个村街打牢基础,夯实了乡村振兴“底板”。
全域推进路、水、电、气、讯等15项惠民实事。近年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7.5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整治全覆盖。全域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提升。目前,乡镇干部本科以上学历占74%;村“两委”干部高中以上学历占74%,致富带头人占81%;乡镇年均运行保障经费达到1720万元,村年均日常运行保障经费达到34万元;建成标准化的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络,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达标。
此外,固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推行“科技兴业”。先后从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河北农大、河北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聘请35名专家、教授组建固安农业技术专家组,成立3家院士工作站,搭建11家技术研发平台,并引进350名高尖端农业人才,及时有力地补充到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宝库,为科技兴业注入蓬勃动力。截至目前,固安县农业种植已全面向蔬菜、苗木、花卉、林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转型,全县共发展经济作物5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80%,土地产出率达20000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