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三河市妇联立足本职,在“11.25国际反家庭暴力日”、“12.1世界艾滋病日”、“12.4全国法治宣传日”,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普法宣传系列主题活动。
三河市开展“依法护航 幸福万家”普法宣传活动
抓工作重点,坚持普法宣传全覆盖。三河市妇联将《反家庭暴力法》、《宪法》、《民法典》等作为妇联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四个面向”“四个结合”,即:坚持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坚持面向“四新”组织积极宣传,坚持面向妇女重点宣传,坚持面向家庭大力宣传;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与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结合起来,把宣传《宪法》与《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把宣传最美家庭与妇女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起来,把开展经常性宣传及重点宣传结合起来。三河市妇联开展“以法护航 幸福万家”宣传活动,携手三河市文广旅局在市文化中心广场举办“以法护航 幸福万家”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大量宣传资料、宣传品,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及妇女群众的法治观念;开展“木兰有约”普法宣讲进村街、社区活动,宣讲团成员从不同的专业视野和角度,深入浅出讲解《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继承编”重点内容和新增亮点,采取案例解读的形式,让枯燥的法律术语变得通俗易懂,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河市杨庄镇妇联开展“反对家庭暴力 创建平安家庭”宣传进学校活动;鼎盛东街道妇联在市第二小学、和平街社区开展“三日”普法宣传进校园、进家庭活动;康城街道妇联在雷捷时代社区开展“反对家庭暴力 创建平安家庭”宣传活动;行宫东街道妇联开展“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法治宣传活动,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妇女群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该市营造了尊重妇女和保护妇女的良好氛围。
宣讲团成员讲解《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继承编”重点内容和新增亮点
抓新媒体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宣传内容。三河市妇联积极借助媒体抓宣传,在该市公交车LED显示屏播放“反对家庭暴力,共促家庭和谐”宣传片;利用“三河妇女”微信公众号开展《反家庭暴力法》宣传动画以及“以法护航 幸福万家”法律知识网络答题活动,吸引群众答题39700人次,切实提升了广大妇女的法治意识和合法维权能力,引导她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他们以“三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倡导广大家庭树立健康、文明的婚姻家庭观念,为创建“平安家庭”提供良好舆论氛围。
抓特色活动,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三河市妇联以“妇女之家”、“婚调委员会”、“妇女微家”等为依托,开展多种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法规知识,丰富了广大妇女的业余文化活动。他们与三河市卫建局在汽车站开展“携手防艾抗艾 共担健康责任”宣传活动,向过往的乘客宣传艾滋病有关知识,让大家充分认识到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泃阳西街道妇联携手长城社区开展以“知艾防艾、共享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通过播放幻灯片、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引导居民正视艾滋、关注艾滋、预防艾滋;杨庄镇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在镇临街商铺开展防治艾滋病宣传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防治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高楼镇妇联结合“世界艾滋病日”、“国家宪法日”,组织各村街妇联纷纷开展反家暴、防艾和法治等普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抓新领域,“四新”妇联组织助推协同共治。以“三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四新”妇联组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三河市鑫金马印装有限公司妇联,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妇联执委向广大妇女职工讲述了家庭暴力的类型如何自我保护等知识,受到广大职工的强烈拥护和支持;鼎盛东街道海路艺术团妇联开展“反家庭暴力让爱永驻”宣传活动,巾帼志愿者向过往群众讲解普法的目的意义、家庭暴力的类型及求助热线、求助部门等相关知识;三河市裕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妇联开展了“三日”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反暴力宣传册”及“民法典”等宣传资料,增强了员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燕京妇产医院“妇女微家”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挥作用,集结医疗专家小组和公益志愿者向社区居民进行防艾、防疫等健康知识普及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燕京妇产医院还为居民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此次普法宣传活动面向三河市广大妇女、面向各个家庭进一步宣传《宪法》《反家庭暴力法》《民法典》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等权益的法律法规。“三日”活动期间,三河市各级妇联共举办《反家庭暴力法》宣传15场次、防艾滋宣传9场次、宪法宣传8场次,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0000份、宣传品10000份,解答咨询300人次,有效增强了广大居民及妇女群众的法治观念,提升广大妇女的法治意识和合法维权能力,引导她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创建“平安家庭”,加快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 刘伟 赵利娜)